【本報綜合報導】大陸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數據顯示,8月工業產出連續4個月放緩,零售銷售降溫速度超過預期,固定資產投資亦連續5個月走低,經濟漸失動能,代表實現年成長5%目標面臨風險愈來愈大,當局可能採取更積極有力的刺激措施。
官方數據顯示,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包括固定資產折舊、勞動報酬、生產稅淨額、營業盈餘等指標)年增4.5%,低於7月的5.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2.1%,增速低於7月的2.7%,也低於經濟學家預測的2.5%。1至8月固定資產投資年增4.4%,增速較前7月放緩0.5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放緩。
分析指出,受到大陸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局部地區高溫多雨等因素影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4個月下降。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研報中指出,8月除了化工行業外,開工率整體偏弱。
最具韌性領域 失去動力
彭博分析,工業增加值持續減速表明,即使是大陸經濟中更具韌性的部分也正在失去動力。信心受挫的情況下境內需求難以反彈之際,這種疲軟趨勢進一步使經濟成長前景變得黯淡。
界面新聞分析,整體看,大陸8月經濟延續第2季以來的放緩態勢,雖然出口增長超預期,但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問題仍未有明顯改善,下半年穩增長政策仍需要進一步發力。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當前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4個月在榮枯線以下,8月建築業PMI也降至明顯偏低水準,這顯示在房地產行業持續調整的背景下,經濟往下走的壓力較大,其中居民消費、民間投資是主要的薄弱環節。
創造擠入效應 帶動投資
王青認為,著眼於實現全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下一步宏觀政策在擴投資、促消費等穩增長政策方面需要進一步加碼,特別是在外需有放緩趨勢的前景下。
分析師表示,除了降準降息、增發國債等常規選項,大陸監管部門還可能下調存量房貸利率,緩解居民還款壓力,進而刺激消費。隨著專項債發行速度加快以及天氣因素擾動的減弱,基建投資增速也有望止跌回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光靠拉動消費很難啟動經濟,政府應該以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和公共投資為突破口,創造「擠入效應」帶動各領域企業投資。經濟增速提高,將帶來居民收入增加和收入預期改善,從而提升居民消費需求,緩解通縮壓力。
另外,大陸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8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0.6%,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月增0.4%。大陸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14日表示,受高溫多雨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全國CPI月比呈現季節性上漲,漲幅比上月有所擴大,而下階段CPI將溫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