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竹科女工程師長期飲食習慣不良導致腸胃不適,屢有胃悶脹氣情形,服藥不見起色,甚至飯後都有胃部疼痛現象,經超音波檢查是膽結石作祟,醫院為徐女從膽囊內取出大小不一的結石逾3000顆,重量33.6公克。
有關膽結石的生成原因,博田國際醫院副院長李金德昨日指出,臨床數據顯示,以女性患者居多,疑為先天女性荷爾蒙或遺傳等體質差異,後天則為飲食習慣導致,如油炸食物、高膽固醇、水分攝取不足、長時間空腹與不吃早餐等,都有可能觸發膽結石的形成。
李金德表示,徐女就醫主訴吃東西就胃痛,症狀持續3個月之久,導致她只能少吃或尋覓減輕症狀的食物,看了許多腸胃科依舊無法改善病症,讓她無法專心工作。
醫生為她做超音波檢查,發現徐女膽囊內有很多碎小結石,一旦結石進入膽管會引發阻塞性黃疸,嚴重會造成急性膽囊發炎,甚至合併黃疸與總膽管結石症,對健康造成極大損害。經緊急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果然起出宛如西洋梨大小的膽囊,囊裡塞滿結石,數量逾3000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