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主計處昨天公布今年上半年國內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為百分之三點八九,創下十三年以來新高。
同時,主計處表示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年增率也高達百分之二十五點八十九,刷新二次石油危機以來紀錄。
主計處昨天公布今年六月CPI年增率為百分之四點九七,是自去年九月以來新高,主計處第三局科長吳昭明說,六月分CPI七大類指數全數上揚,尤以食物類與油料費的漲幅最大,分別有百分之十一點八九與百分之二十三點二三的年增率。
同時,象徵物價長期趨勢的核心物價,六月分年增率高達百分之三點七,不僅連續四個月漲幅超過百分之三,更創下十二年三個月以來的新高,吳昭明強調,核心物價的確有繼續擴大的趨勢,今年物價情勢相較以往確實更為嚴峻。
吳昭明說,百分之四點九七的CPI年增率,是近十二年來的次高水準,僅次於去年十月的百分之五點三三,當時是因為柯羅沙颱風侵襲,導致農損嚴重,但若排除天候因素,則是民國八十五年九月以來的次高。
吳昭明說明,民國八十五年的國內經濟成長率約有百分之六至八的高水準,使得國內物價也普遍較高,與現在的發展情況不同。
此外,受到天候異常影響,國際糧食產區如美國、澳洲等,競相發生大水、乾旱等程度嚴重的天災,導致國際大宗原物料價格持續維持在高檔水準,並使得六月分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年增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五點八九,刷新第二次石油危機以來的新高紀錄。
吳昭明指出,由於國際大宗原物料價格仍在高檔,包括肉品、榖類、蛋、奶類品不斷上漲,再加上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機票、旅遊團費等也不斷飆升,顯示轉嫁效應正持續發生,國內物價短期內很難不繼續走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