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身心科醫師提醒,隨著現代社會生活型態的轉變,許多人所面臨的情緒挑戰,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心理層面,並且與身體健康密切相關。若沒即時關注「腦闆」的狀態,焦慮、煩躁、疲倦、低落以及憂鬱等情緒問題,就會逐漸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常態。建議民眾多方關照,提升個人整體健康。
振芝心身醫學診所的洪敬倫醫師指出,現今社會,每個人都是自己身體的「老闆」,而作為監督和指揮各個器官運作的大腦,則是真正的「大腦闆」,這聽起來是一份偉大的工作,但這份責任往往伴隨著巨大的壓力。要如何化解莫名的情緒壓力?
洪敬倫強調「自我療癒」的重要性,包括使用適當的「白噪音」(雨聲、浪濤聲、風扇聲等)來促進舒眠,從而提升睡眠質量,進而穩定情緒。加上「適度運動」,也是維護身心健康的關鍵,能有效提升自律神經的活性,並促進抗憂鬱「腦內啡」的分泌。
還有「正念冥想」,也被證實能有效幫助人們平靜內心,只要「閉上眼睛、深呼吸」,就能平撫身心起伏。洪敬倫表示:「透過正念的練習,個人可以學會理解並接納自己的情緒,增強心理彈性,這對於提升人體『復原力』至關重要。」
然而,自我療癒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如果「腦闆」已疲憊不堪,大腦迴路失調,憂鬱症或許已悄悄入侵。此時,專業的醫療支持同樣至關重要。洪敬倫醫師提醒,患者應該尋求合格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治,以確保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