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pple
家裡一直很常煮麵,煮湯麵。也許因為簡單、方便,是我們家最熟悉與習慣的吃食之一。有段時間不知道它怎麼消失了,適逢暑假,與孩子在家時間多,除了外食的選項,我們又開始煮湯麵,重拾我們家的家常麵時光。
我們家的家常麵,會將清洗乾淨後鮮嫩、綠朗的小白菜先放置於水槽上的籃內瀝乾,流理台上則有打好的蛋液,盤子上擺放香菇絲、紅蘿蔔絲、豆腐塊、青蔥段……各堆食材五顏六色、整齊有致,有時也會放些沒用完的火鍋料。
燒煮過程中,邊看各類食材的碰撞、聚集、交流、融合……拿勺子邊推邊移邊繞縈在熱氣中,在等待的時間聽著音樂或聊天,一點也不無聊。最後階段灑上蛋花、舖滿青菜、淋上香油,用油蔥酥拌一拌,再釋出蔥花作結尾。闔上蓋子,一會兒再掀開就能食用了。
家常麵麵條寬、細,麵體軟爛、Q彈,隨人喜愛,我們會偶爾輪換,再自行取豆瓣醬或辣椒醬調味。而我最愛吃的就是家常麵原始湯頭的清香腴美、濃郁甘甜。吃家常麵也健康衛生,且經濟實惠。
特別是生病時,一碗家常麵解油膩、去燥熱,甚能輕身體、除邪氣,抵過看醫生、吞藥丸。像眾所皆知的南宋詩人陸游,在其《朝飢食齏面甚美戲作》寫到:「一杯齏餺飥,手自芼油蔥。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詩人把自己用蔥油做成的麵條說成像天上神仙吃的美食一樣,真是看出他對湯麵的喜愛程度了。原來,詩人一樣嗜好家常麵啊!
所謂的家常麵,因為有家的味道,有家人烹煮時的愛心,家人一起吃食的種種回憶…… 讓這碗家常麵更具意義、更添溫暖,也成了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一碗麵。而吃家常麵時,也反應出了我們最真實、平凡的樣子。
矜貴的麵未必好吃,家常的麵才更能打動人心、永久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