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天啊!大腸裡有數不清的蟯蟲,在潰瘍的地方鑽進鑽出!」新光醫院日前接獲一名高三男生罹患大腸潰瘍同時感染蟯蟲,檢查醫師透過大腸鏡,看到這個景象,懷疑蟯蟲可能是造成他大腸潰瘍的原因之一。
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柯威旭說,這名高三男生因為肚子不舒服,被媽媽帶來看病,做大腸鏡檢查,赫然看到一大坨三到四公分的蟯蟲,在大腸潰瘍處忙碌地鑽進鑽出,「我估計有上百隻,每隻有三到四公分長」。
蟯蟲是台灣常見的學齡兒童寄生蟲感染,醫師很少看到高中男生腸子裡會有這麼多蟯蟲,且合併大腸潰瘍。
問診時,高三男生向醫師坦承:「平常不愛洗臉,吃東西前好像也很少洗手,」醫師研判,高三男生可能是雙手摸到蟯蟲蟲卵,手拿東西吃,蟲卵就經由嘴巴跑到腸道寄生,長成成蟲。後來,柯威旭給這名病人吃了五天除蟲藥,病人把蟯蟲都排出來。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部長黃高彬表示,感染蟯蟲主要症狀是,蟯蟲夜裡會跑到肛門產卵,造成小朋友肛門或會陰處搔癢,大多發生在九歲以下,特別是三到五歲幼兒,人口密集的都會區比較容易感染。
黃高彬提醒,要避免感染蟯蟲,最重要是個人衛生習慣要好,進食前一定要洗淨雙手,才不會蟲蟲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