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鐵蘇花段多年來只要一遇地震、豪雨,就有路段因邊坡坍塌或地基流失毀損,衝擊東部交通,為此,交通部近期已啟動改線評估。學者專家認為,為避免土石流襲擊,台鐵蘇花段宜採高架調整,並與蘇花公路,甚至是北宜直鐵做整體考量。
蘇花路廊因地質脆弱、加上位處地震、豪雨好發處,鐵、公路長年是天災下的難兄難弟。蘇花公路部分路段已改線另闢蘇花改,並未受創,受災的都是舊線。
台鐵蘇花段該怎麼改?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理事拱祥生建議,可效法多良車站,以高架方式往海側興建,若發生土石流就會從橋下過去,能提升一定安全性。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說,鐵路主要涵蓋隧道與橋梁,經過河床要考慮土石流,他也建議橋梁應架高以擴大橋下空間,但相對梁柱就要加強穩固,否則大量土石流及巨石砸落仍有風險。
強震改變東部地質結構
台灣鐵道暨國土規畫學會則主張,台鐵和仁至崇德段僅有200公尺長的大清水溪橋,及100公尺長的小清水溪橋,屬露天路段,應優先做好全面防護與災害偵測系統,而非花心力評估新建近10公里長的新隧道;若有新線需求,也應優先與相關計畫整併與通盤檢討。包括將北宜直鐵等方案整合討論;蘇花改興建的仁水隧道、蘇花安預計興建的和仁至崇德長隧道,也應納入鐵道改線路廊整合構想。
台鐵蘇花段改線評估,委託世曦工程顧問公司辦理,預計年底前提出完整改線建議報告,世曦發現,東部地質結構在0403花蓮地震後已改變,影響改線規畫。
世曦工程董事長、中華民國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施義芳建議,除了短中期的搶通及改善防護,長期要以永續工程規畫。改線若要以高架方式,一定會銜接到既成道路,會牽涉到高低落差及線形問題;隧道也是另一選擇,前提是加強修復、增加緩衝帶的坡地要先完成。
欠缺資深專業技術人力
此外,根據審計部最新決算報告,台鐵公司化後面臨2000多名人力缺口,截至去年底,宜花東地區年資未滿10年員工占逾5成,高於其他地區,其中花蓮電務段年資未滿10年員工更占5成6,凸顯東部資深專業技術人力較欠缺,不利技術及經驗傳承。
台鐵公司預計今年招募936名新血,但年初首度招考僅正取756人,電務、機務等技術人員多不足額錄取,其中又以東部最嚴重。
台鐵公司表示,正積極辦理候補備取人員增補作業及第2次從業人員甄試。
0403花蓮地震、凱米颱風相繼重創東部,儘管交通部觀光署祭出振興住房補貼,但旅客仍對猶如不定時炸彈的交通風險卻步,花蓮觀光業者直言,慘況已不是補助能解決,重振旅客信心才是當務之急。且東部交通逾半仰賴鐵路,台鐵穩定性跟安全性,與觀光息息相關,盼蘇花段盡早進入改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