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歸仁圓環改造,以還路於民出發點,重新分配道路。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我國交通亂象曾被外媒評論為「行人地獄」,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去年8月20日於凱達格蘭大道舉行「還路於民」大遊行,不料時隔1年,今年1~5月行人事故不減反增。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批評,交通部遇到困難就朝夕令改,並且權責破碎化,建議分析改善成效、研擬完善駕照回訓制度、讓專家與民間參與檢討會議等。
根據交通部統計,今年1~5月行人死亡160人,較去年同期增加4人,不只未達到政院訂下的年降5%目標,反增加2.6%,且去年有多達2.6萬名兒童在交通事件中傷亡,不僅高於每年平均2.3萬人次,更達5年高峰。
道路規畫混亂 應有定期檢討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羅宜表示,行政院去年5月核定「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至今已超過1年,仍未見改善成果,並發現改善計畫中,未追蹤改善進度及列管改善措施,建議應定期針對易肇事地點,以及多事故路口製作改善項目報表,考核會議也應明訂專家學者與民間團體的最低比例。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指出,台灣的道路規畫混亂主因是沒有主轄機關、缺乏道路設計明確規範,至於交通部定期召開的道安會議,也有民間團體比率不對等問題;此外,台灣駕照容易取得,一張能用終身,建議應建立完善回訓制度。
發文3縣市 增加執法強度
「820還路於民大遊行」屆滿1周年,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將於24、25日舉辦「零死亡願景散步節」,串聯基隆市、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高雄市等5縣市同步進行,藉一系列展覽與沿街活動,讓民眾體驗步行的樂趣、提升步行意願,推動台灣向人本城市發展。
交通部表示,1~5月行人死亡比率較高縣市包括新竹市、台中市跟高雄市,已行文給縣市政府,加強執法強度,並強化行人跟駕駛人用路觀念。交通部說,已持續檢討駕訓制度,包括駕訓補助、安駕補助等,針對高風險駕駛進行短期換照制度等。另外,過去陸續針對不同議題有找相關民間團體與會討論,在中央道安會報也有6位專家學者參與,其中包括民間團體。
對此,學者認為,交通部應詳細分析行人事故發生的原因,透過偵測預警、劃設減速標線、宣導教育等,針對各縣市不同環境,用不同交通工程來執行,否則訂定再多政策都沒用。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表示,行人事故卻不減反增就代表交通部沒找到問題真正的原因,建議應詳細分析行人事故原因,若車輛行經路口沒有減速慢行,遇到行人竄出或要過馬路,根本就沒有停讓的空間及時間。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教授張勝雄指出,行人、車輛兩邊互動惡化,認為除了車輛沒有減速慢行,行人的態度也很重要,很多行人事故其實是因行人違規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