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面對全球局勢動盪不安,16日金價迎來歷史性的突破,衝上每盎司2500美元(約新台幣8萬元)創下新高。投資機構Gainesville Coins首席市場分析師梅曼(Everett Millman)指出,地緣政治衝突加劇,伊朗捲入的可能性升級,加上俄烏戰爭未歇,這些因素都有推升黃金的避險需求;另一方面,外界普遍預計聯美國聯準會(Fed)9月可能降息,這也推升了投資者對黃金的迫切需求。
專家預測,在未來一段時間,國際黃金價格可能還會上漲。彭博社引述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大宗商品策略全球主管梅萊克(Bart Melek)的分析表示,黃金投資者「通常更傾向於認為Fed將在貨幣寬鬆方面採取更激進政策」。他表示,隨著「宏觀/貨幣和央行政策正在協調一致」,未來幾個季度,金價可能進一步上漲至2700美元(約新台幣8.6萬元)。
雖然降息預期與地緣政治緊張是助長金價屢創新高原因,但也有分析師表示,推升金價多頭漲勢不墜,主要還是各國央行購金熱潮。
BullionVault研究主管雅許(Adrian Ash)指出,就官方數據顯示,採礦業生產每10盎司黃金當中,有近1盎司被央行買走。另外自2004年夏季以來,全球央行儲備的黃金持有量,按重量計算增加近19%,價值則增長6倍至2.4兆美元。其中又以俄羅斯、中國大陸、印度與土耳其等為主要購金大國。
雅許說:「無論是基本面、或是更廣泛的市場情緒,各國央行對黃金看似持續需求,對於黃金潛在多頭漲勢已變得格外重要。」
FxPro高級市場分析師庫帕史維奇(Alex Kuptsikevich)更大膽預測,黃金最終可能在2800美元~2900美元(約新台幣9萬元~9.3萬元)交易。
我央行黃金儲備量 全球第12
另一方面,據國際機構統計,台灣黃金儲備量高達422公噸,名列全球第12。如今國際金價漲到歷史高點,央行未實現利益逼近新台幣9000億元,不過央行持有黃金不會出售,而是作為發行準備,為新台幣幣信「撐腰」。
事實上,央行黃金儲備多年來幾乎沒有變動,一直以來,幾乎都在全球國家黃金儲備排名,榜上有名。
央行官員指出,截至7月底,央行黃金儲備達422公噸,其中有410公噸作為發行準備,這部分「完全不變動」;其餘部分,幾乎只有4年一次、央行發行總統副總統就職紀念金幣時,會動用一部分黃金用來鑄幣,過陣子便會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