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資料照片
文/本記
今年四月報名佛光山叢林學院辦理的「短期出家修道會」,六月一日面試,十四日收到錄取通知,我一直抱著先報名再說的隨緣心態。
七月二十一日報到的前幾天,心裡還有一個聲音質問自己:「真的要去折磨自己嗎?」所幸我是個按照自己計畫向前走的人,認為報到當天就是水到渠成的日子。
戒會期間是七月二十一至二十七日。前兩天麗日當空天氣很好,第三天正授後陰天,傍晚開始下雨。原本被預測不太會影響南台灣的颱風開始肆虐。我們被常住照顧得很周全,原本課程在如來殿上課,下雨後都改在雲居樓大會堂。每當從雲居樓寮房往下走,隔著窗戶玻璃看著樹被風吹得搖無止息,高屏溪水位比平常滿溢三倍,說不擔心害怕是騙人的。
想起十五年前第一次參加短期出家修道會,一樣的佛光山雲居樓,一樣的暑假颱風季節,很不一樣的莫拉克颱風啊!
突然納悶:我是龍王的女兒嗎?知道有大颱風先妥妥把我安排在佛光山裡面嗎?還有什麼地方比佛祖座下的佛光山安全?
風雨沒有打亂戒會的課程,每一堂課都莊嚴的上課下課;每一位教授師都傾囊相授,或溫暖叮囑;每一個行進都如禮如儀;每一個法會都肅穆攝受戒子的心,也令我們感知諸佛菩薩的祝福。
戒會的核心就是讓所有戒子認識戒常住,和守戒的意義。
在「開山祖師語錄」和「認識戒常住」這兩堂課,我們知道佛光山開山五十八年的篳路藍縷,我們了解星雲大師生於憂患,長於困難,卻喜悅的一生。在「叢林有恩師」這堂,我聽到了法師和星雲大師互動的故事,大師的處事、教導徒眾的高度,每一個決策都是站在平等性上;大師說:「世間沒有最好,只有剛剛好。」
我想因有星雲大師,所以有佛光山;有佛光山,我們因而有機會參加短期出家修道會。期間因緣,除說是殊勝,更感到自己福報具足,得以如此被常住照顧、保護,和珍惜。所謂戒就是時時刻刻、日夜六時保持良好習慣,貫徹於生活無非是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落實身口意三業清淨就是持戒。
戒會期間,過堂或藥食(佛門早午餐和晚餐)每餐都好期待,但在雲居樓大齋堂坐定後,我就得和兩個碗、一個盤子、一張椅子奮鬥。
平日裡吃飯慢、挑食,還有人矮腿短,因此用餐比其他戒兄(一起受戒者互稱戒兄)來得辛苦。兩個碗一個裝飯,一個裝湯,飯太多不能退,湯料不敢吃不能退,盤裡的菜也不能退。十方大眾的護持不能辜負,我只好一一和碗裡、盤裡的食物和解,平日不吃的盡快吃完,祝福它們速往光佛剎!至於椅子嘛,應該是母親辜負了我這龍王的女兒,腿短到椅子只坐三分之一椅面,雙腳還無法平放地面……
戒會的一切都足以當成生活的反省、鼓勵,和借鏡,謝謝常住、謝謝一切因緣,我會盡力持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