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exels
圖/Pexels
文/陳麗妍
佛光山海天佛剎七月二
十七日舉辦「諸事吉祥」人間佛教講座,恭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講「禪的智慧」。
澎湖佛光合唱團也獻唱人間音緣的〈點燈〉、〈流轉〉,為講座來暖場。心保和尚引經據典,以禪宗公案及生活譬喻闡述佛法,信眾歡喜聆聽,受益良多。
心保和尚表示,學禪是很自在的,禪是讓人身心解脫,解脫自在了,就沒有煩惱了,所有的煩惱都是增長智慧的根本,斷煩惱生智慧是需要在生活中不斷去歷煉、體驗,當自己肯直下承擔,勇敢面對問題,通過千錘百煉,六度齊修,就能轉化煩惱為菩提。
和尚也告訴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不生煩惱?要學習觀察世間生滅變化,思惟無常無我,無我所……,當六根接觸六塵境,不起執著貪愛,煩惱自會逐漸熄滅。
「空」是不能用講的,「空」需要在生活中實踐,空性的智慧就是要懂得無常、無有、不可得等真理,心保和尚以《心經》中「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闡述緣起性空的道理,教導大家透過世間緣起,看到出世間的空性智慧。
心保和尚說明,佛教談緣起性空,六根緣六塵,有接觸就有感受,觸受之間產生喜歡及不喜歡,進而發展成貪愛與瞋恨,在生滅輪迴中,最重要的是要覺察自己的心念,如何轉化煩惱,明白不生不滅,證得解脫,這就是「空」的智慧。
「空」的智慧就是放下,不執著人、不執著事,心光明朗然,究竟解脫。那如果不解脫會怎樣呢?不解脫就只能隨業流轉,就是要繼續受苦,了解世間雖「有」但是一切都是虛幻變化無常、無我的,不執著,就能提放自如,就是禪的智慧。
心保和尚舉多則禪宗公案說明,參禪是不能代替的,老病死生也無可替代,「凡事要靠自己」,這就是禪。修禪要觀四念住,觀身、受、心、法四種觀想;觀呼吸,也可以觀無常、無我、觀我本來的面目;「念佛禪」參誰在念佛,當念佛的聲音起起落落,代表生生滅滅,最終回到「誰」在念佛?這個問題,要破除「我執」後才能與佛相應。
心保和尚勉勵大眾,禪就在行住坐臥之間,如過堂時食存五觀,不生貪、不生瞋,品出鹹淡有味,活出生活的自在與滋味,這就是禪!日常發願行善用其心以成就勝妙功德,用正見來修行生活,該成就就成就,該放下就放下,活出人間自在解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