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備受矚目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昨日登場,賴總統強調,能源議題絕非是簡單的「反核」或「擁核」的「是非題」,在國家治理中的每一個決策,勢必都是多元的「選擇題」,甚至是複雜的「多選題」。他也強調,未來不排除任何有助於淨零的能源方案,包括未來新的、先進的核能技術,但必須先經過社會對話、取得社會共識。
非核家園 不是意識形態
賴總統表示,在他當立委時與許多跨黨派委員,提案制定了《環境基本法》,也是首次將「非核家園」4個字入法,更在第23條條文寫出「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雖然當時民進黨在中央執政,但民進黨並不是國會多數。《環境基本法》能夠在朝野共識下完成立法,也證明了,「非核家園」不是民進黨的意識形態;「永續發展」才是朝野、不分政黨為國家共同打拚的目標。
賴總統提到,能源議題絕非是簡單的「反核」或「擁核」的「是非題」。在國家氣候治理中的每一個決策,勢必都是多元的「選擇題」,甚至是複雜的「多選題」,才能夠誠實面對問題、務實提出對策、踏實解決問題。有不同主張的立場,是民主的日常;有多元的意見,更是民主最難能可貴之處。
3大課題 務實共同面對
會議結束後,賴總統也針對能源議題進行裁示,過去的「能源轉型」階段性成果應該珍惜,但也不必否認未來的挑戰,要共同務實面對3大課題,1.電力要充足;2.系統要安全;3.減碳要加速。未來面對AI大爆發,將使得未來用電成長,比過去更多更快。除了台電公司務必努力克服困難,他也希望地方政府、在地民眾能夠支持合適的電力開發,公民社會能夠理性思辯對話。
賴總統強調,能源是複雜的複選題,不是簡單的是非題,如果對任何的電力開發都是用「刪去法」,未來選項勢必愈來愈少,從而造成的社會衝突只會愈來愈多,無法創造多贏也難以共創永續。此外,已要求台電原訂10年完成的「強化電網韌性計畫」,能夠提早在2028年,優先完成關鍵的區域,以及與民生相關的關鍵工程。
環境在能源政策上,賴總統重申,當前政府的重要工作是,1.要確保穩定供電,2.優先努力開發多元綠電,3.不排除任何有助於淨零的能源方案,包括未來新的、先進的核能技術。但無論是面對新的核能技術,或者現有核電廠存廢的問題,都必須先經過社會對話、取得社會共識,來妥善解決核安、核廢料,以及法制面等諸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