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首次會議今天登場,由賴清德總統親自主持,會議將聚焦氣候變遷對全球及台灣的影響、台灣2035電力供需分析及挑戰2大主題;另據了解,賴政府淨零策略中的「碳定價」今年將上路,環境部也會說明目前進度,此外會中預計觸及能源議題,擁核派與反核派也將正面交鋒。
產官學加民團 共24委員
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由賴總統擔任召集人,副召集人包括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顧問由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出任,委員則涵蓋產官學與民間團體共24人。
氣候委員會首次會議聚焦淨零轉型、多元綠能減碳科技、綠色數位雙軸轉型、永續綠生活、公正轉型、綠色永續金融,以及國土永續調適韌性共7大主軸。會議重頭戲則是,環境部長彭啓明及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分別提出「氣候變遷對全球及台灣的影響衝擊評估報告」、「台灣2035電力供需分析及挑戰報告」。
賴總統今將親自主持會議、發表談話,在2個報告事項結束後,開始進行閉門會議,委員們在會中討論後,最後由賴總統結論。
據了解,彭啓明將說明,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是全球人類與生態環境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台灣勢必將遭遇極端高溫、暴雨旱澇等衝擊。而針對氣候變遷,則有短中長期因應策略,包括「防災、調適、淨零」,3者綜合後就是賴總統的「永續國土韌性計畫」。
碳定價今年上路 進度揭露
此外,氣候變遷對全球及台灣的影響報告也會觸及各國減碳路徑,其中台灣減碳在亞洲僅次於日本,但仍有進步空間,而離歐洲國家則有一段距離。賴清德的淨零策略,碳定價今年一定會上路,也會報告目前的進度。
據了解,2035電力供需分析及挑戰報告將提及,未來電力供需仍面臨各種嚴峻挑戰,包括AI快速發展帶動半導體製造,及資料中心等用電需求激增,因此各項電力工程都必須如期如質完成;曾文生也將說明,如何在穩定供電前提下,加強韌性、加速減碳、區域平衡、建立電網韌性等。
氣候委員會成立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探討國家能源政策。委員會成員李遠哲、童子賢先前已多次表態贊成使用核能,而24位委員中,也有不少人來自長期反核的民間與環保團體,擁核、反核成員將首度過招;而據了解,賴總統也希望不同能源政策的主張者,能透過委員會平台進行深入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