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球少年」找美型男來演主角,實在很難聯想他是個超強投手…尤其美國大聯盟強投沙「胖」西亞或「肥」奇特等人每個都油滋滋,主角瘦不拉基的外型,反倒適合去演漫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主角碇真嗣啊!
但若擺脫「棒球投手」的定位,本片主角和碇真嗣真有點像。一個孤辟、心靈封閉又自以為是的角色,不但被學長欺負,回到家還得面對媽媽為照顧體弱弟弟而來的冷落。結果,他變成一個因空虛而對自己棒球天才極度自負的偽裝者,靠著拒絕他人來掩飾脆弱,也在無心中把人際關係搞得一團糟。
故事中,他遇到一位開朗的捕手好友,以及極具耐心的伯樂教練,這兩個重要角色慢慢改變主角的心,讓主角懂得太陽是從東邊升起的那個圓形光餅、而不是他自己。更幸運的是,老爹與爺爺在他與媽媽的親子關係降到谷底時,適時「教育」媽媽了解,「體諒」與「夢想」這兩個日本電影必備的大麻元素倒底是什麼。
主角和你我很像,關心自己的弟弟與家人,怕心靈受傷,想保護面子與面具。只是你我的身邊何曾有過他那美好的際遇?「野球少年」想呈現一個充滿夢想、信任與真情的青春,雖然沒有美化現實生活所遇到的障礙,卻給予最完美無暇的解答。就像他與母親最終能夠真情相對,卻感覺不到這個人曾為媽媽想過些什麼、做過些什麼。
這是部溫馨勵志電影,但當諸如此類的電影總是悄悄暗示人們:「不用為別人想,只要朝夢想前進一切就會變好」時,這倒底是勵志,還是讓脆弱的偽裝者們變得更加自私、體會到更多痛苦?
電影不只是娛樂,它也散播出人們的期待。就像「哥哥全力投球,或許是對弟弟的祝福與激勵」,是戲中一句點醒媽媽了解兒子的話,日本的溫情電影不斷傳散:「總有人會理解、體諒我,並為我發聲」的期許。可是,不斷向現實生活裡空虛的靈魂傳達這種期望,最後卻讓人失望、甚至絕望,那結果會是什麼呢?也許,給我們面對失敗的勇氣,會比只給我們夢想來得健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