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孜寧
前幾天看到一則臉書貼文,分享帆船船長解盛德的一場講座,描述他如何踏上航海這道途,分享文中有一句:「知識是力量,無知是無比的力量!」舉重若輕,讓人會心一笑。
雖然「知識就是力量」是老生常談,卻少有人提及「無知是更大的力量」──因為無知,所以無懼。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深入學習系統中,但在我跟孩子的自學經驗發現,若是徒有頭腦的、智力上的學習,那麼這些知識恐怕產生的不是力量而是阻礙;書本中重重堆疊的知識,其實都只是前人的經驗,少了自我詮釋的知識,終究是別人的故事、別人的力量,唯有透過實踐與不斷探問,才能轉化為自己的力量。
我很小就學會殺雞儆猴、他山之石、前車之鑑等意義,所以我學會了害怕,然而害怕也讓我失去冒險的勇氣。年輕時有好一段時間,我只願從事自己熟悉的工作,不敢嘗試新事物,凡事小心翼翼,對於未知的恐懼,著實把我侷限在一個玻璃屋內,只敢透過玻璃向外看多彩多姿的世界,身體卻總是安坐在屋內不敢行動。
隨著孩子出世,我也跟著歸零,孩子想探索什麼,我就跟著探索,孩子對世界的無懼與好奇也感染給我,如同重生一般,我開始踏出玻璃屋。
今年初,我與女兒趁著寒冬再次前往北國滑雪。往年滑雪我總是不斷自摔;看到前面有人,先自摔!感覺後面可能有人要衝過來,我也因為太害怕被撞,再自摔!有時都沒人,怕滑太快也自摔!於是就變成不斷地摔!但今年我們去的滑雪場滑道又寬又緩,讓我願意再試試看。
果然緩坡正適合我這種菜鳥,當我沉浸在重心協調、掌控得宜時,一陣陣「刷刷刷」的削雪聲從後面傳來,我心想:「完了!滑太慢,後面有人要超車了!」擔心被撞的恐懼從頭頂蔓延到腳趾,小腿開始因重心不穩而晃動時,我小心地轉頭看對方還有多遠會撞到我,這時發現根本沒有人,而那個來自我自己雪板的「刷刷刷」聲,此時因我慢下速度而變成「嚓嚓嚓」的聲音。
我當下發出「哈!」的笑聲,原來後面什麼都沒有,原來只有我和我的雪板,原來只有我和我的恐懼!從此,我就再也沒摔過了。就算前面有人,我也可以早早穩定雙腿,慢慢繞過;就算滑太慢,我相信後面的人也會像我一樣繞過去。我徹底踏出我的玻璃屋了!
在我坐在書桌前撰文的此時,女兒正獨自前往開放水域潛水證照課的途中。這為期四天的課程,是她主動說要參加的活動,即使課程間有她最討厭的筆試,同時,有人際障礙的她也相當害怕進入一個全新的團體,過去在學校的考試及人際失敗經驗,已蓋過她對潛水課的興趣,於是,我跟她提及今年初的滑雪經驗,聽完我的好笑經驗後,似乎讓她緩解不少出發前的焦慮,希望孩子能帶著無知的力量,享受累積知識力量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