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今年4月3日,花蓮縣發生7.2級地震,為當地帶來嚴重災情,內政部據地震衛星導航系統(GNSS)連續觀測站測量資料發現,其中花蓮地區最大水平位移為東管處站的32.7公分,高程抬升量累積最大地區,則位於壽豐站約39.3公分,足足長高近40公分。
為確保國土測繪精準度,內政部於4月3日花蓮縣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後,立即進行基本點控制檢測,地政司7月26日已重新公告花蓮等地區震後基本控制點衛星測量成果。
內政部說,此次檢測範圍北起宜蘭縣三星鄉,南至花蓮縣豐濱,西起南投縣埔里鎮,東至台灣東海岸,共檢測247點,其中138點坐標已較原公告有顯著差異。
分析自4月3日主震發生後,至4月22日持續餘震後,水平位移量累積最大區域是東管處站,約32.7公分,其高程則累積抬升至38.4公分;高程抬升量累積最大區域位於壽豐站,約30.93公分。
與2020年公告相較,4年來,花蓮縣及中央山脈地區的點位變動十分顯著,花蓮地區最大水平位移43.8公分,高程抬升49.1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