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樂蛻變 客家八音注入爵士風

 |2024.08.02
763觀看次
字級
彭峻暘希望能藉由持續推廣與創新,讓更多人願意學習並看見八音。圖/取自北埔八音團臉書
為打破客家八音舊思惟,八音樂團與銅管樂團合作,讓傳統音樂注入現代風格。圖為北管八音團與台灣國樂團合奏演出。圖/中央社
客家八音原指「金、石、絲、竹、匏、土、革、木」8種樂器材料,另依演奏方式可分為吹管、拉弦、彈撥、打擊4大類。圖/取自北埔八音團臉書

【本報綜合報導】客家八音是台灣客家文化獨具特色音樂,但早期客家八音透過口耳相傳缺乏正式紀錄和樂譜,傳承面臨挑戰。客家委員會指出,客家八音是台灣客家音樂文化中,唯一純粹表現客家族群器樂文化與曲目的藝術代表,也是文化部公告的重要傳統表演藝術,與民俗活動密切結合。

特有音樂文化 嗩吶扮領奏樂器

客家八音是台灣的客家音樂,分布在桃、竹、苗及南台灣六堆客庄等地,是客家人發展出的特有音樂文化。八音原指「金、石、絲、竹、匏、土、革、木」8種樂器材料,另依演奏方式可分為吹管、拉弦、彈撥、打擊4大類。而嗩吶是客家八音中最重要的樂器,通常為領奏樂器。

客委會表示,客家八音與客家人生活相關,像是做生意、嫁娶、廟會、生日、入屋或滿月等時刻都能聽到,但因民眾觀賞舞台場域的轉換或傳統生活儀式的式微、傳統技藝傳承問題等,客家八音存續面臨挑戰。

「來場創新音樂」8年級生彭峻暘打破客家八音舊思惟,透過與銅管樂團合作,讓傳統音樂注入現代爵士風,以風格的轉換,打造全新的客家音樂風貌,讓無形傳統文化,再添創意。

彭峻暘表示,早期客家八音的樂師是一種正式職業,非業餘娛樂性質,培養不易,如今已沒落,但他從10年前開始學習八音的吹拉演奏,並成立北埔八音團,向資深樂師學習,盼讓客家八音續傳承。

彭峻暘說,現代民眾對於傳統八音印象中就是很吵且大聲的音樂,聽到時也常會摀耳朵,他則將客家八音重新融入銅管樂團演奏,風格一變成為爵士風,讓傳統音樂也可很潮流。

曲風變更多元 吸引年輕族群


彭峻暘表示,他將持續創新客家八音,改變八音演奏方式,吸引更多年輕族群關注,而不同世代演奏樂曲,會打造不同的音樂模式,讓曲風更多元。

面對客家八音沒落問題,彭峻暘指出,現實面來說因市場較小眾,加上新竹地區廟會較少,收入不穩定,導致學習的人只能將此當興趣,難以成為職業,但他希望能藉由持續推廣與創新,讓更人願意學習並看見八音。

為搶救傳統音樂,彭峻暘說會到新竹的國小教學,讓孩子從小就接觸學習,把傳統音樂向下扎根,也要讓八音不只是民眾印象中「長輩的音樂」,而是能現代化、變得更有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