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台各地豔陽高照,許多路人都會撐傘遮陽。圖/劉學聖
【本報綜合報導】地球在溫室效應加劇下愈來愈熱,其中都市熱島效應帶來的高溫讓許多民眾直呼受不了,專家表示,都市退燒可透過增加綠覆率、建築通風、增加遮蔭、節能減排等方式進行,強調都市熱島已非單一城市或行政區的問題,應透過「國土計畫」和「都市規畫」來共同解決。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面對極端氣候必須要透過整合防災、調適和淨零來打造不怕極端氣候的韌性國土。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指出,今年六月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六月,也是連續十三個月創下每月氣候紀錄,環境部與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於五月八日共同發布的報告指出,如果全球暖化無法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台灣的夏天可能長達七個月,高溫超過攝氏三十六度的天數將增加七十五天,除了增加都市熱島效應,也造成熱傷害,亦有可能增加呼吸和心臟血管死亡的風險,並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體心理健康問題。
大樓密集不通風 加劇熱島效應
今年十月底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將提出首次地方層級氣候變遷調適執行方案,環境部昨天召開「氣候變遷高溫調適對策研討會」,談論主題包含高溫預警、都市熱島、健康調適等,研討會中各專家學者及衛福機關所提意見,會提供給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在面對高溫議題時可研擬因地制宜的調適策略。
成功大學建築系特聘教授林子平表示,造成都市熱島效應加劇原因包含綠地減少、大樓密集通風不良,以及材料蓄熱等,面對氣候變遷和都市高溫化,提升綠覆率以達到城市降溫、體感溫度降低、建築能源消耗降低會是有效方法。他強調,都市熱島已不是單一城市或行政區的事,未來台灣在城市持續開發和氣候暖化下,都市治理應該從國土計畫到都市規畫一起共同解決。
太熱未設休息場 雇主可罰30萬元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長鄒子廉表示,現階段正在修訂《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將增列戶外熱危害達最高風險等級時,雇主得設置遮陽措施和休息場,否則得處最高三十萬元罰鍰,預計八月正式上路。
衛福部常務次長周志浩說,高溫也是導致心血管的疾病增加的因素,其中也包含心理層面;衛福部針對如何避免高溫影響也會努力宣導。
另一方面,第一屆「淨零轉型暨自然碳匯與碳權發展趨勢論壇」昨在台中登場,彭啟明指出,碳稅、碳費不是好制度,因為要從企業身上拔毛,台灣碳交易將採「總量管制」,碳交易與碳費雙軌進行,帶動民間減碳力道;他強調已找五百家企業老闆喝咖啡,表明有棍子也會有蘿蔔,一開始收碳費,未來一、兩年會想辦法找出蘿蔔。
彭啟明說,總統府八月八日召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談「調適」,特別是農業的調適,還會談能源轉型,包括台電議題;未來每季一主題,十月將談綠色金融議題。「環境部會扛起責任。」彭啟明強調,淨零轉型一定會做,他也知道台灣很難做,並坦承與設定目標有落差,要急起直追努力做,大家都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