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台灣明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長者人口將占全台兩成。內政部近年為解決老人困在無電梯老宅的問題,在包租代管政策推出「長者換居」計畫,但實際媒合件數至今仍為個位數,甚至掛零。
地方政府坦言,推行困難主因是老年人不願離開原本生活圈。專家呼籲政策應從社福角度出發,換居前要先與長者和家人深入溝通、了解需求,再安排整個換居過程和相關配套。
老舊住宅普遍缺乏電梯、無障礙設施,導致長者出入不便,台北市都發局2022年辦理「社會住宅高齡換屋試辦計畫」,但只成功媒合9件。都發局官員說,多數長者習慣公寓低樓層、實坪大、住戶單純的居住環境,擔心搬進社宅後要改變生活,包含就醫更不便,也難以接受搬家必經的斷捨離等,都影響長者搬家意願。
桃園市府去年開辦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協助長者搬到擁有無障礙設施的社宅,既有住宅交由政府包租代管,租金收入可抵社宅租金支出,但只63件參與媒合,7戶入住,成果不彰。
新北市府城鄉局至今有99件長者申請,67件符合資格,長者雖取得社宅資格,但因還在等待舊屋出租,或還在等待合適的社宅釋出,實際搬入社宅有10戶。
新竹市、縣與苗栗縣府的長者換居方案,不是媒合掛零,就是根本沒人申請。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說,各縣市推類似政策時方向有誤,「關鍵在於長者能否、願意適應新環境」,而非單純提供電梯或無障礙空間。
呂秉怡強調,高齡長者對環境、人際網絡的依賴度和安定性需求極高,呼籲政策應從社福角度出發,相關配套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