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堅秉行醫初衷 守護乳癌病友40年 文/李樹人 |2024.07.23 語音朗讀 147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日前外科醫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給張金堅,表彰他40年來在乳癌等醫學領域的貢獻。圖/張金堅提供已故台大外科教授陳楷模(左)是張金堅(右)的恩師,引領他走向乳房外科之路。圖/張金堅提供 張金堅(右)傾聽病友聲音,全方位守護乳癌病友。圖/張金堅提供 文/李樹人張金堅是乳癌基金會董事長,更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咖啡達人,但他也曾經是台大醫院最年輕的外科主任,他的外科醫學人生不只在手術台上刀起刀落,他在近30年前即預測個人化精準治療世代的到來,成立國內第一個乳癌病友協會和台灣乳房醫學會,集結病友的力量彼此扶持,跨科別共同治療癌症,見解獨到,先知先行。日前外科醫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給張金堅,表彰他40年來在乳癌等醫學領域的貢獻。張金堅出生於1946年,行醫多年,目前繼續看診,從事公益,工作忙碌,仍不斷吸收基因檢測、免疫療法、AI大數據應用等醫學新知。他是台灣社會家貧苦讀、力爭上游的模範案例,在家裡排行老五,父親只有小學畢業,謀職不易,格外重視孩子教育,鼓勵6個孩子念書,堅信只要考上大學,才有機會翻身,脫離貧困。張父在台灣鐵路局擔任「司爐」,主要工作是將煤塊鏟進鍋爐,透過高溫燒煤,讓蒸氣火車往前行駛,因工作環境惡劣,身處封閉空間,空氣裡盡是煤灰,埋下罹患肺結核的因子。張金堅就讀台中一中時,父親確診開放性肺結核,經常大量咳血,被強制隔離在八卦山療養所,家人只能在假日至彰化探望,交談時必須隔著玻璃。病父一句話 棄電機系讀醫當時父親一句「如果你當醫師,或許就能治好我的病。」讓張金堅萌生了執醫意念,第一年他考取台大電機系,隔年重考,如願考上台大醫學系。就讀期間,父親因病離世,當時考慮畢業後專攻胸腔內科,拯救更多肺結核患者,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但選科前夕,張金堅體悟到「刀到病除」是外科醫師職人精神,對於患者的幫助更為直接,例如切除惡性腫瘤,就能救人無數,因而換至一般外科,師承當時全台外科權威、被尊稱「雷公」的台大外科主任陳楷模,在恩師引領下,鑽研當時仍屬冷門的乳房外科。1965年考取台大醫科,至1996年晉升台大外科部主任,張金堅是當時台大醫院最年輕的主任。1997年3月8日婦女節當天,張金堅與現任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師徒兩人,攜手創立「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期許癌友在基金會的陪伴和扶持下,面對衝擊、接受全人照顧,迎向飛躍重生,陪伴數萬名乳癌姊妹走過人生低潮。重視互動溝通 科技為輔助 同年12月,張金堅創立跨科別整合的「台灣乳房醫學會」。他表示,乳癌治療層面甚廣,舉凡外科手術、化療、放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相關科別眾多。乳房醫學會是台灣第一個針對單項疾病而成立的跨科別學會,隨著治療藥物及技術的精進,招募會員也愈來愈廣,照護團隊也擴及護理師、營養師、個案管理師、心理諮商師等。在外科醫學年會上,張金堅以「刀起刀落的外科醫學人生──刀上救病人、刀下救地球」為題發表演說。他表示,數位、虛擬、AI大數據等科技確實能讓醫學跨出驚人的成長步伐,但只能將醫療科技視為輔助角色,科技離不開人性,在醫療上,仍須重視人與人之間互動溝通。外科醫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的同時,也頒發獎金20萬元給張金堅,他把獎金全數捐出,其中10萬元捐給長期關注氣候變遷的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另10萬元捐給長期關注動保及友善動物的「貓咪也瘋狂公益協會」。保有熱情與善良、有同理心,還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是張金堅始終不忘的執醫初衷。 前一篇文章 吳書原設計景觀 融入新荒野美學 下一篇文章 疾病傷人 鄭丞傑用不傷身方法治療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詩】走過康橋2025.09.1103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4企業精英喜獲《365日》 願傳播善美能量2025.09.1005YT創3.25億次點閱 網紅貓過世2025.09.1006佛光山甘露遍灑南監 啟蒙收容人孝親報恩2025.09.1107【小品人間】寧靜海2025.09.1108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22025.09.1009嚮往佛光山 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2025.09.11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32025.09.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看前輩搶救生命 魏國珍走向外科之路肺癌權威陳晉興 每年執刀1400台林彥雄行醫花蓮 從小鎮醫師到院長蔡景耀醫病醫心 助病人重見光明心放寬常感恩 隨遇而安珍惜當下自在人生下半場 秦漢享受一個人 作者其他文章普及CPR救人 周志中奔走教學40載過勞中風再罹癌 醫師徐超斌正向面對醫師李伯璋罹癌摘腎 體悟快樂每一天醫師變癌友 鄭書更同理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