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堅秉行醫初衷 守護乳癌病友40年 文/李樹人 |2024.07.23 語音朗讀 146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日前外科醫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給張金堅,表彰他40年來在乳癌等醫學領域的貢獻。圖/張金堅提供已故台大外科教授陳楷模(左)是張金堅(右)的恩師,引領他走向乳房外科之路。圖/張金堅提供 張金堅(右)傾聽病友聲音,全方位守護乳癌病友。圖/張金堅提供 文/李樹人張金堅是乳癌基金會董事長,更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咖啡達人,但他也曾經是台大醫院最年輕的外科主任,他的外科醫學人生不只在手術台上刀起刀落,他在近30年前即預測個人化精準治療世代的到來,成立國內第一個乳癌病友協會和台灣乳房醫學會,集結病友的力量彼此扶持,跨科別共同治療癌症,見解獨到,先知先行。日前外科醫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給張金堅,表彰他40年來在乳癌等醫學領域的貢獻。張金堅出生於1946年,行醫多年,目前繼續看診,從事公益,工作忙碌,仍不斷吸收基因檢測、免疫療法、AI大數據應用等醫學新知。他是台灣社會家貧苦讀、力爭上游的模範案例,在家裡排行老五,父親只有小學畢業,謀職不易,格外重視孩子教育,鼓勵6個孩子念書,堅信只要考上大學,才有機會翻身,脫離貧困。張父在台灣鐵路局擔任「司爐」,主要工作是將煤塊鏟進鍋爐,透過高溫燒煤,讓蒸氣火車往前行駛,因工作環境惡劣,身處封閉空間,空氣裡盡是煤灰,埋下罹患肺結核的因子。張金堅就讀台中一中時,父親確診開放性肺結核,經常大量咳血,被強制隔離在八卦山療養所,家人只能在假日至彰化探望,交談時必須隔著玻璃。病父一句話 棄電機系讀醫當時父親一句「如果你當醫師,或許就能治好我的病。」讓張金堅萌生了執醫意念,第一年他考取台大電機系,隔年重考,如願考上台大醫學系。就讀期間,父親因病離世,當時考慮畢業後專攻胸腔內科,拯救更多肺結核患者,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但選科前夕,張金堅體悟到「刀到病除」是外科醫師職人精神,對於患者的幫助更為直接,例如切除惡性腫瘤,就能救人無數,因而換至一般外科,師承當時全台外科權威、被尊稱「雷公」的台大外科主任陳楷模,在恩師引領下,鑽研當時仍屬冷門的乳房外科。1965年考取台大醫科,至1996年晉升台大外科部主任,張金堅是當時台大醫院最年輕的主任。1997年3月8日婦女節當天,張金堅與現任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師徒兩人,攜手創立「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期許癌友在基金會的陪伴和扶持下,面對衝擊、接受全人照顧,迎向飛躍重生,陪伴數萬名乳癌姊妹走過人生低潮。重視互動溝通 科技為輔助 同年12月,張金堅創立跨科別整合的「台灣乳房醫學會」。他表示,乳癌治療層面甚廣,舉凡外科手術、化療、放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相關科別眾多。乳房醫學會是台灣第一個針對單項疾病而成立的跨科別學會,隨著治療藥物及技術的精進,招募會員也愈來愈廣,照護團隊也擴及護理師、營養師、個案管理師、心理諮商師等。在外科醫學年會上,張金堅以「刀起刀落的外科醫學人生──刀上救病人、刀下救地球」為題發表演說。他表示,數位、虛擬、AI大數據等科技確實能讓醫學跨出驚人的成長步伐,但只能將醫療科技視為輔助角色,科技離不開人性,在醫療上,仍須重視人與人之間互動溝通。外科醫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的同時,也頒發獎金20萬元給張金堅,他把獎金全數捐出,其中10萬元捐給長期關注氣候變遷的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另10萬元捐給長期關注動保及友善動物的「貓咪也瘋狂公益協會」。保有熱情與善良、有同理心,還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是張金堅始終不忘的執醫初衷。 前一篇文章 吳書原設計景觀 融入新荒野美學 下一篇文章 疾病傷人 鄭丞傑用不傷身方法治療 熱門新聞 01【獻給動物朋友的詩】螳螂校長和他的動物學伴軍團2025.08.2802日本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揭牌2025.08.2903新營講堂關懷長者 捐贈吉祥米2025.08.2804永續竹巨蛋 低碳建築新美學2025.08.2805寄生上流布穀鳥2025.08.2806南非杜省公會參訪南華寺 認識中國茶文化2025.08.2807隱藏地穴裡的風光2025.08.2908葡萄牙佛光人抄經接龍 傳遞吉祥2025.08.2909石岡熱氣球嘉年華2025.08.3010國際青年佛教學者論壇 法水寺首辦2025.08.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看前輩搶救生命 魏國珍走向外科之路肺癌權威陳晉興 每年執刀1400台林彥雄行醫花蓮 從小鎮醫師到院長蔡景耀醫病醫心 助病人重見光明心放寬常感恩 隨遇而安珍惜當下自在人生下半場 秦漢享受一個人 作者其他文章普及CPR救人 周志中奔走教學40載過勞中風再罹癌 醫師徐超斌正向面對醫師李伯璋罹癌摘腎 體悟快樂每一天醫師變癌友 鄭書更同理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