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妙色展 揭帝后飾物祕辛

江俊亮 |2024.07.22
1245觀看次
字級
皇后朝服冠頂及冠面嵌東珠金鳳飾件。圖/記者江俊亮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舉行「妙色─清代金銀飾件」特展,展出逾五百件典藏精品。圖為嵌東珠金鳳冠。圖/記者江俊亮
清囍字珠翠滿鈿。圖/中央社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清代宮廷劇中,后妃命婦身著華麗服飾,您可知道皇帝飾物、宮廷婦女髮型與簪飾的奧妙?又如何從袍服上的紋飾、顏色、鑲嵌寶石種類來識別身分?故宮南院「妙色」特展,展出清宮五百餘件金銀飾件,讓您看清宮劇更懂得門道。

策展人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副研究員陳慧霞表示,人們佩戴金銀及寶石飾件,除了增添美麗光采或象徵地位財富之外,也有著對幸福的祈願;而「妙色──清代金銀飾件」特展,不只展示飾件的光鮮亮麗,也呈現飾件的發展脈絡與內在意涵。陳慧霞指出,故宮典藏清宮金銀飾件數量不斐,其中不乏相當稀有的精品,本次展覽分為「宮廷簪飾的流變」、「皇家禮儀與排場」、「生命禮俗與節慶」、「歡樂的巿集」等四個單元。

朝服冠頂 識別身分特徵

「宮廷簪飾的流變」講述清代宮廷婦女髮型、簪飾工藝的相互關聯與審美觀的變化。陳慧霞說,清宮婦女日常用簪多半被應用在「包頭」、「鈿子」上,或插戴在梳成一字型髮髻的「兩把頭」假髻上,這些都是滿人特有的髮型,也是電視劇常見的后妃造型。

「皇家禮儀與排場」以多組冠頂及冠面飾件呈現「冠頂上鑲嵌寶石的種類以及珍珠、金飾件的數量」等重要的身分識別特徵,例如皇帝的夏朝冠,冠頂有三層,頂飾一顆大東珠,中層嵌十五顆東珠,並綴以金佛,根據紀錄,這件應該是康熙皇帝御用,以金纍絲工藝製成。

至於清代的皇帝、后妃、貴族及官員在正式場合怎麼穿戴呢?展間裡有引自故宮典藏清乾隆三十一年武英殿刊本《皇朝禮器圖式》,供民眾了解皇帝朝冠、皇帝吉服冠頂、皇后朝冠、妃朝冠、鳳冠、親王及一品官員紅寶石朝服飾件。

借展袍服 展現古今美感


展間中更以兩幅珍藏在美國佛利爾美術館的〈清.怡賢親王胤祥畫像〉與〈清.皇室女性畫像〉電腦輸出圖,供民眾了解身穿朝服的親王、福晉或公主的朝服及簪飾、項飾及腰飾等金銀飾件,相當華麗。

「生命禮俗與節慶」則介紹金銀飾件以「祝福信使」的方式,在人生不同階段的重要轉折;「歡樂的市集」介紹金銀飾件作為民間商品流通的能動性,以及轉化為戲劇角色的裝扮或信仰佩戴的新面貌。

為生動展現古今美感的轉變,故宮博物院還特別向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借展袍服,以展現金銀飾件在服飾中扮演的角色,並向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借展戲劇使用的「點翠頭面」,讓民眾也有機會見證古代生活飾件在現代的華麗轉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