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華英
大妹在群組裡傳來她的午餐相片:一碗芒果優格加鮮奶,兩片吐司夾蛋,並以享受的口吻寫下「午餐,開動了!」才剛解決掉昨晚剩菜的我,看到如此簡約的午餐,直覺反應:「這不是早餐嗎?」大妹留言:「我的早餐都吃麥片粥啦!」隨後以愛心飛吻的貼圖趕緊結束對話,想來,她已迫不及待要品嘗那簡單又可口的早午餐。
大妹早餐喝麥片粥,我也是一大箱十穀粉每天泡,即使吃得有點膩,卻因它的營養成分高且有助排便,始終是我早餐的唯一選擇。偶爾假日「亂吃」,第二天果然就腸道「卡卡」,看來,過度嬌寵口腹之欲,身體是會提出抗議的。
過去自己總愛隨便吃,燒餅油條飯糰、吐司蛋糕三明治,好吃又會飽,當作哪一餐都行。無奈上了年紀,體檢紅字嚇人,為了保命,只好乖乖聽從營養專家的耳提面命,每天「有意識」地數算自己吃進多少的營養素:早餐吃了過量的碳水化合物,午餐就該多進膳食纖維和蛋白質,到了晚餐還得想一想今天少吃了哪一類營養素,得趕緊追加才行。有時發懶,不想烹煮也無意覓食,倒真希望能吞幾顆藥丸就兼顧營養與飽足。
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擲地有聲的古訓,我等怎可等閒視之。只是古人在烹調進食之際,除了著重美味,不知有沒有計入菜蔬的營養成分?一桌滿漢全席是王公貴族的日常,可是那高油高脂恐怕不如貧窮人家撿拾的野菜對健康有益。
美食節目常吸引人的目光,料理影片更讓人升起「有為者亦若是」的決心,偏偏我對烹調似乎缺乏耐性與熱情,一道菜若需經過三道手續以上,往往就敬謝不敏。
所以,清蒸、水煮的懶人料理最深得我心,一只電鍋就能輕鬆搞定的餐食才是我的「菜」。對於用了一甲子的身軀及新陳代謝逐漸退化的我來說,這樣的「輕食」倒讓我吃得沒有負擔,感覺身心都輕盈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