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寶福
我的鞋櫃裡一共有四雙鞋,包括一雙正式場合穿的皮鞋、一雙假日去球場運動的排球鞋、一雙慢跑鞋以及平常出門穿的休閒鞋。這些鞋子一穿就是好幾年才會汰換,但印象中,曾經有一雙鞋,我只穿了一天就壞了,我記得那一天是學校的運動會。
我曾經很羨慕同學穿那種可以綁鞋帶的鞋子。小時候家裡窮,每次媽媽帶我去買新鞋,一定都是挑最便宜的,而最便宜的鞋子,都是沒有鞋帶的款式。等到上小學,總算盼來有鞋帶的鞋子,又開始羨慕同學腳上穿的那些有特殊功能的名牌球鞋。
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電視廣告畫面:某名牌球鞋標榜他們的吸震科技超強,一顆雞蛋從高處落下,掉落在緩震膠上,毫髮無傷;NBA球星腳踩氣墊鞋,蹬地一踏,彷彿直上青天。我低頭凝視自己腳上的雜牌球鞋,隱然感受到心理的某種欲望在不斷膨脹,但如影隨形的自卑感總讓我在同儕中矮人一截。
記得是運動會前一天,我手拿早已開口的鞋子,央求媽媽讓我買一雙新鞋。進到鞋店,我鎖定一雙要價五百多元的名牌球鞋,彼時物價便宜,一包科學麵只要三元。而媽媽的眼神聚焦在一雙八十元的廉價品,她回頭問我的意見,我知道那不是疑問句,而是祈使句的變形語法。
隔天運動會的第一個項目是拔河比賽,我排在第一個位置,殺殺一二殺……殺殺一二殺,我的前腳掌也跟著殺出鞋子的包覆,那一天的運動會,我是光著腳完成後面的賽程。其實我絲毫沒有埋怨媽媽的意思,因為她自己穿的用的比我的更差更爛,痛苦跟快樂都是比較而來的結果。我光著腳可以跑贏穿名牌跑鞋的同學,這是父母賜予我的身體,是用再多錢都買不到的。之後,我常在課堂上跟學生分享這些故事,希望他們可以聽進去,多一些感恩,少一點怨天尤人,愛物惜物,不要養成奢侈的惡習。
我也想用之前看到的一句話來做結尾,大意是說,我本為了自己腳上穿的破鞋羞愧不已,直到發現前面的小孩缺了一條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