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河北一名農民在平山縣下七汲村發現奇石,長九十公分、寬五十公分、高約四十公分,當時他沒多注意,就運往家中放在庭院當凳子,過了數十年,河北省考古隊到村內進行考古研究,意外發現這塊石頭上刻十九個字,像是來自二千三百年前的漂流瓶。
考古人員翻譯刻字意思,指監管捕魚的公乘「得」、看守陵墓的舊將「曼」,在此敬告後世的賢者,其中公乘是職位名,得則為人名,舊將指的是舊部下,而非官職,這塊奇石來自戰國時期,被命名為〈公乘得守丘刻石〉,已有二千三百年歷史,記錄監管園陵官員對後人的告示,宛如從古代穿越來的漂流瓶。
河北博物院社會教育部文博館員葛思博提到,從目前考古研究來看,奇石透露的訊息有限,無法得知「得」及「曼」到底是誰,守著哪位國君的陵墓,不過考古人員透過石刻文字和史料,陸續在當地挖掘出五座戰國中山王族墓和上百座平民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