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有許多遠古天然河道及清代起興建的灌溉水圳,因20世紀「都市化」被逐漸加蓋;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在大安區嘉興街興辦的建案,年初拆除地上建物後,發現地下長逾百公尺水道,環境文資團體比對古地圖認為是古河道「大灣」上游的河流,提報文資並呼籲「別讓都更埋掉百年前水文脈絡」。
提報該河道為文資的大員水文化復興社,關切「城市水學」多年。創辦人梁蔭民表示,住在該建案附近的成員,看到基地內拆掉地上攤位後出現下方水道,套疊對照日本政府1904年完成的「台灣堡圖」,發現是古河道「大灣」上游河流,水道兩壁加固方式可辨認出日本時代工法。
梁蔭民說,這道河流源於福州山,古早時經過嘉興街等處流到今日之安和路、延吉街,與其他河流共同形成湖「大灣」,SOGO忠孝館就位於湖將變成河流的尾端。湖的出口河流又沿著市民大道流到光華商場附近,和另外一條位於今日新生南路的小河匯聚後,繼續往北流入基隆河。
台北市政府府水利處、建管處表示,建商已申請底下河道改道,目前核定中,全案會等相關申請通過才開工。北市文化局則說,判定文資與否不受都更案影響,將再辦文資現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