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因電價調漲等因素,衝擊成藥、指示藥品價格。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指出,用於解熱鎮痛的「普拿疼」已開出第1槍,廠商將於7月調漲價格,近日「遇缺不出貨」,開始控貨。普拿疼代理商「赫力昂(Haleon)」則表示,7月起不同品項普拿疼每盒將調漲9至20元,漲幅約5%到6%。
今年4月電價調漲,平均調升11%,當時即傳出部分藥品因應恐悄悄喊漲。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開業藥師王明媛表示,夏天到來,冷氣是吃電怪獸,電價調漲加上缺工等,藥品價格蠢蠢欲動。她舉例,綠油精、曼秀雷敦等藥品,去年底漲過一次,最近電價、原油價格、運輸價格調整,有可能會再漲,有待觀察。
沈采穎分析,電價調漲後不少業者都在觀望,普拿疼宣布漲價後,雖然尚未聽說其他藥物宣布漲價,但也可能後續跟著調整,又以廣告類藥品可能性最高。
也有臨床藥師表示,疫情時因民眾需求,普拿疼銷量很好,確實出現賣完貨來不及進貨的狀況,疫情趨緩後,民眾需求量也降低。台中市社區藥局藥師說,藥局老客戶多,先漲價會被罵,因此先觀望,先前訂的貨尚未消化完,屆時看狀況,真的撐不住再調漲,不然就介紹老客戶買同成分其他止痛藥。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說,「乙醯胺酚類藥品,有非常多種類可選,不會斷藥或缺藥,民眾不用擔心」。
開業藥師指出,民眾對大廠藥品忠誠度高,缺藥與漲價是衛教機會,可藉機鼓勵民眾轉為使用同成分學名藥;有用藥廠牌偏好的民眾,只能花時間等待,尤其慢性處方箋民眾,若有指定廠牌,恐需花費時間回醫院領藥,以目前供貨情況,難在社區藥局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