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合約已到期且原在今年除役名單中的麥寮1號燃煤發電機組,迎來轉機。台電昨日表示,麥寮1號機發電量還沒達到原合約目標,補發電量是在履行原購售電合約,沒有超出原合約總電量範圍,麥寮1號機在2025年以前,都可以補發;經濟部放行台塑石化把合約內的電量發完,環團對麥寮1號機「延役」的擔憂,果然成真。
環團質疑 救援夏天供電
台塑石化麥寮電廠有1號機、2號機、3號機,全為燃煤機組,裝置容量各為60萬瓩,根據經濟部能源署2023年至2029年電力供給規畫,麥寮1號機除役時間為今年6月,2號機除役時間為9月,3號機除役時間為明年10月。
不過,應該已在除役名冊中的麥寮1號機,現在取得豁免,開放發電到2025年年底,比麥寮3號機壽命更長。由於先前已傳出麥寮1號機要延役,以作為經濟部在今年夏天供電的救援投手,環團表達相當憂心,昨日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質疑「不缺電」的真實與否,並要求經濟部與台電不能跟台塑化展延合約期限。
台電指出,麥寮1號機先前因配合雲林縣政府調整操作許可證的生煤用量,導致合約期間部分電量未發足,履約不完全,所以麥寮電廠向台電提出將短發電量繼續發完的要求;且雲林縣政府也說,麥寮電廠操作許可證尚未到期,可以繼續運作,因此台電基於補發電量仍屬履行原購售電合約,並未超出原合約發電總量範圍的理由,在麥寮1號機可合法履約的前提下,同意於2025年底前補發。
台電昨上午回應環團記者會訴求時,原本表示履約問題還在商談中,沒想到傍晚情勢急轉直下,經濟部指示由台電宣布,「在麥寮1號機可合法履約之前提下,同意於2025年底前補發」。至於根據合約的短發電量有多少?台電發言人副總蔡志孟表示,目前無法提供數字,雖然台塑化有提出數字,但台電還需要時間核實,因此沒有進一步說明。
能源學者、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梁啟源表示,麥寮1號機到期應除役,但經濟部讓合約延長到2025年底,調整美名其為履約,讓電廠把短發的電量發完,但實際上是雙方盡獲好處,台塑化可繼續使用舊設備賣電賺錢,台電也多個60萬瓩的電可以買,雖然只有60萬瓩,但在大潭9號機及新7號機能否如期上線供電還有變數情況下,仍可助台電紓解部分供電壓力。
經濟部7月起 公布每月電量
近期全台停、跳電事件頻傳,電力供應是否穩定,再引發關注。經濟部長郭智輝昨天重申「沒有缺電」,表示從7月起,將下半年度每個月有多少電、會用到多少電,全部公開給民眾了解,讓大家可以安心,包含夜尖峰時段如何達成280萬瓩備轉容量餘裕。
針對賴總統表示第4天然氣接收站及核電廠是否延役等問題可在總統府成立的委員會討論,郭智輝說,希望收攏社會更多意見作為參考,再來做後續進行,「現在還談不到,經濟部要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