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ing
文/陌上君
兵馬俑的創作,主要結合了繪畫與雕塑,既富真實性,也富裝飾性。從已出土的數千件陶俑、陶馬來看,無一雷同。目前發現到人俑類別繁多,有:軍士俑、立射俑、跪射俑、武士俑、軍吏俑、騎兵俑、馭手俑等。最令人稱頌的是,這些人俑造型逼真,神色與表情各異,眼神栩栩如生。此外,製作兵馬俑的工匠,有的來自宮廷,有的來自民間。從人俑、陶馬身上能發現陶工署名,這種慣例源自於秦國為了監控陶俑的生產品質所實施的制度,是確保頂級工藝水準的手段之一。
兵馬俑不僅在藝術成就上有傑出表現,也為秦始皇陵和秦國提供珍貴的研究史料,還能反映秦國的風俗民情。例如,活人殉葬在殷商時代非常盛行,當時奴隸是主人的附屬品,主人死後,奴隸就會成為殉葬品。春秋戰國時代,喪葬風俗有了變化,各國開始以陶俑代替活人殉葬,秦獻公時,正式廢止活人殉葬習俗。
此外,我們也能進一步了解秦國的軍事制度。目前出土的兵馬俑坑,除了如前述不同軍種的人俑外,甚至有指揮部,代表秦朝已經將軍事指揮系統獨立出來,是軍事發展前進的一大步,為目前全球考古研究中最早的軍事指揮部。
兵馬俑坑出土時,全世界為之震動,掀起了「兵馬俑熱」,1987年,與秦始皇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不看兵馬俑,等於沒有真正去過中國。」法國前總理希拉克曾如此形容,可見其藝術人文價值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