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古希臘 奧運故事知多少? 張哲郢 |2024.06.14 語音朗讀 145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睽違100年,奧運重回巴黎舉辦。 圖/法新社 文/記者張哲郢專題報導巴黎奧運倒數突破1個半月,開幕前,運動曼陀羅準備一系列關於奧運歷史、籌備情形、國外亮點及國內選手備戰狀況,本周要帶您搭乘時光機,重返歷史記憶,看看歷屆奧運,有哪些不為人知或有趣的故事。首先,來認識何謂奧運,首屆「現代奧運會」是1896年在奧運發跡地希臘雅典舉辦,這之前希臘舉辦的奧運會,皆稱為「古代奧運會」。最早的古代奧運可追溯至西元前776年,古代奧運並不像現代奧運有獎牌成色之分,且參賽運動員一律只能是男性,拿到冠軍的選手,能獲得用橄欖葉做成的頭冠,2004年雅典奧運便重現這特色,除了頒發獎牌,還為各選手戴上橄欖冠。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舉辦9種運動,一樣僅限男生參賽,直到20世紀1900年巴黎奧運,才開放女性運動員參加。今年是巴黎睽違100年後,第3度舉辦奧運,這128年間,原本不到250名選手參加,今年參賽選手數預計達1萬500人,運動種類達32種、48大項目及329小項目。奧運起源自希臘,圖為在雅典帕德嫩神廟前,點燃奧運聖火。 圖/法新社擊劍澤克瑞斯 奧運、帕運都奪牌奧運落幕後,就是為身心障礙選手打造的最高殿堂帕運登場,放眼歷史,僅有匈牙利擊劍好手澤克瑞斯(Pal Szekeres)有辦法在奧運、帕運都有奪牌紀錄。今年將滿60歲的澤克瑞斯,1988年漢城奧運,他率領匈牙利在男子團體鈍劍打敗東德,自己也拿到銅牌,隔年,澤克瑞斯登上世界第1,正當擊劍生涯要起飛時,他卻在1991年發生車禍,造成脊椎嚴重受傷,雙腳失去知覺。不願放棄的澤克瑞斯,轉往輪椅擊劍發展,在帕運生涯拿到3金3銅,在退休後持續為匈牙利推動輪椅擊劍,被匈牙利視為是國民英雄之一;他說:「或許是這場車禍,造就了更好的我。」艾瑟穿義肢競逐體操 史上第1人首屆帕運1960年才誕生,不過,早在1904年聖路易奧運,左腳穿著義肢的艾瑟(George Eyser)卻一口氣拿到3面金牌。年輕時腳被火車輾過,艾瑟一生都和義肢相伴,熱中運動的他,沒有因此停止訓練。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以來,直到2008年南非游泳女將托伊特(Natalie du Toit)前,艾瑟是百年來唯一穿著義肢參加奧運的選手,他在體操雙槓、跳馬及走入歷史的爬繩3項目,都拿到金牌,加上鞍馬、全能銀牌及單槓銅牌,進帳3金2銀1銅,讓他成為奧運史上最不可思議的人物之一。對手翻船 卡爾兄弟先救人再比賽1964年東京奧運,帆船飛行荷蘭人級(Flying Dutchmann)項目,來自瑞典的卡爾兄弟,放棄爭牌機會,選擇救助一旁翻船的澳洲隊,獲頒奧運史上空前的公平競技獎。當時卡爾兄弟正在進行7趟比賽中第3趟,看到澳洲隊翻船,哥哥勞斯(Lars Kall)與弟弟史迪格(Stig Kall)先救溫特(Ian Winter),再到事故地點拉起道爾(John Dawe),最終,卡爾兄弟只排第18名。為了救人放棄爭奪獎牌,卡爾兄弟感動無數日本民眾,甚至稱讚2人才是真正贏家;1967年,IOC國際奧會首度設立公平競技獎,首批獲獎名單正是卡爾兄弟。馬術米勒 唯一10朝元老站上奧運賽場,對運動員來說已經很不容易,更不用提那些生涯3、4度代表自己國家地區參賽的選手,要耗費多少心力穩定自己的身手,而奧運史上參賽最多屆的選手,是加拿大馬術米勒(Ian Millar),生涯曾10度征戰奧運。1972年慕尼黑奧運,當時25歲的米勒首次踏上運動員的最高殿堂,除了1980年加拿大抵制蘇聯莫斯科奧運,他一路參賽到2012年倫敦奧運,讓他成為史上唯一參加奧運達10屆的選手。他不因年齡受限,自認隨著年紀增長,他在場上的經驗與穩定度,比年輕時候來得更好,2008年北京奧運,他以61歲之齡,拿到生涯唯一一面奧運獎牌銀牌,最後在2019年退休,專心培養後輩及培育馬匹。克服小兒麻痺 魯道夫跑出3金田徑是奧運賽場最熱血的比賽之一,中華代表團歷史僅有楊傳廣、紀政1男1女站上奧運田徑頒獎台,而激勵紀政一直進步的,不得不提美國短跑名將魯道夫(Wilma Rudolph)的故事。魯道夫被診斷患有小兒麻痺症,在醫療不發達的20世紀中期,光是走路就是挑戰,「難道不辛苦就不能成為贏家嗎?」魯道夫拒絕向疾病低頭,證明「沒有事情是不可能的」,1960年羅馬奧運一口氣跑出3金。不只運動 奧運曾有藝術比賽1912~1948年,奧運出現過藝術比賽,甚至出現史上最老的獎牌得主。藝術比賽有建築、文學、音樂、繪畫及雕塑等,參賽者的作品都要跟體育有關,且是原創。1948年倫敦奧運舉辦最後一次藝術比賽,73歲的卡普利(John Copley)拿到雕刻項目銀牌,成為體育競賽在內,史上最老的奧運得牌者。最年輕金牌得主 身分仍是謎早期奧運充斥各種神奇人物,1900年巴黎奧運有一名「法國未知男孩」在划船雙人雙槳舵手賽,荷蘭隊為了降低整體體重,把舵手換成路邊隨機的小男孩,最終順利奪冠,這名男孩的身分至今仍是謎。根據記載,奧運官方最年輕參賽選手,是1896年的體操10歲小將朗卓拉斯(Dimitrios Loundras),據傳「未知男孩」可能不到10歲,甚至可說是奧運史上最年輕金牌,但他的身分眾說紛紜,成為奧運最經典謎團。1912年以前 皆正港金牌現在拿到金牌,名次的意義大於獎牌本身,但在1912年以前的奧運,金牌可是貨真價實的純金。1896年首屆奧運,贏家拿到銀牌而非金牌,第2名獲得銅牌,1900年奧運則是頒發獎盃。奧運首次有金牌出現是1904年,自此至1912年,這3屆奧運金牌都是以純金製造,先前曾有人拍賣1912年奧運金牌,2014年以近3.6萬美元(約新台幣117萬元)售出。如今的奧運金牌至少要含6克金,剩餘逾9成材質,多半由銀製成,不過,過去艾菲爾鐵塔翻修時,留下了大量零件,這些碎零件今年被嵌入獎牌中,更添紀念性。今年奧運獎牌,成分有艾菲爾鐵塔的零件,別具意義。 圖/美聯社超強凱勒家族 曲棍球3代摘4金奧運歷史上,來自德國的凱勒(Keller)家族,從爺爺開始,已經在奧運曲棍球賽場累積拿到4金4銀。爺爺厄文(Erwin Keller)1936年柏林奧運拿到銀牌,爸爸卡斯騰(Carsten Keller)接班,1972年慕尼黑奧運為家族贏得第1面金牌。交棒給子女輩,哥哥安德列斯(Andreas Keller)1984、1988年拿到2面銀牌,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摘金,並娶了1992年奧運銀牌成員薇爾德(Anke Wild)。妹妹娜塔夏(Natascha Keller)2004年雅典奧運跟上奪金,弟弟佛洛里安(Florian Keller)2008年北京奧運拿到家族第4金,讓凱勒一家成為奧運最有名的常勝家族。赤腳比基拉 跑出非洲黑人首金1908年倫敦奧運,首次出現非洲選手,當時因種族歧視多為白人天下,直到1960年羅馬奧運,衣索比亞長跑比基拉(Abebe Bikila)用裸足方式跑完馬拉松,才拿到非洲黑人歷史第1金。原先,比基拉連奧運資格都沒有,是因為隊友腳骨折,他才遞補入選,想不到選擇赤腳參賽的他,以破世界紀錄2小時15分16秒2,拿到非洲黑人在奧運首面金牌。4年後的東京奧運,比基拉再次了打破世界紀錄,成為史上首位在馬拉松連霸的選手,可惜他後續因車禍癱瘓,並於1973年離世。赤腳跑完馬拉松還摘金,比基拉是非洲黑人第1人。 圖/美聯社 前一篇文章 PLG總冠軍賽 首戰周日登場 下一篇文章 中職季中選秀 旅外好手大回歸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6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7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8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9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10【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跨海奮戰 邱昱珺蛻變再出發職籃好手初體驗 備戰世大運光明、澳門昊駿 晉級佛光盃4強普中捕手張育豪 挑戰中職狀元佛光盃、世大運 暑假體壇盛事 作者其他文章佛光之星 佛大小坦克林湘凌歸隊 率隊闖4強2025佛光盃 佛大逆轉日女體大 挺進佛光盃4強佛光之星 邱子芸扛主控重任 盼看齊學姐李宜樺新北國王 奪TPBL元年總冠軍普中捕手張育豪 挑戰中職狀元佛光盃、世大運 暑假體壇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