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同步 互動訓練系統

文/工研院  |2024.06.11
589觀看次
字級
圖/克拉克
圖/克拉克

文/工研院 

聽音樂有助於舒緩情緒壓力、減輕焦慮和抑鬱,透過適合的音樂,可以找到自我修復方式,應對生理及心理的挑戰。

音樂治療 改善失智



但你知道嗎,音樂的妙用可不只這些,叮叮咚咚的旋律,還能用於音樂治療,提升記憶與認知,並進一步改善失智症。

非侵入性、非語言式的音樂療法在歐美已風行7、80年,尤其在高齡照護領域,可以提振情緒與心理健康、增強認知與記憶力、減輕疼痛與壓力、提高身體功能,無論身心狀態處於何種階段,都能透過音樂獲得顯著效果。另外,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回顧疫情期間,大家居家上班、上課,假日也減少出門,取而代之的是煩悶與孤獨感,不少人在確診康復後也出現腦霧、注意力不集中等後遺症,因此間接帶動全球音樂治療市場成長。

根據研調機構預估,全球音樂治療市場將從2023年的26.2億美元,成長至2031年的57.3億美元,2024~2031年的年均複合成長率為9.1%,其穩定成長動能來自民眾對於音樂治療的需求與興趣不斷增加。

工研院在文化部支持下,開發「音樂同步互動訓練系統」,透過內建壓力感測的音階按壓樂器,取得使用者按壓次數、正確率、時間誤差、按壓力度等數據,分析成紀錄與分數,提供給使用者或照顧者,做為健康狀況評估參考。

人工智能 音樂訓練



此套系統有助於提升年長者溝通與情感表達能力,以及增強認知記憶能力及延緩肢體退化速度。此外,輔以AI人工智慧分析,能判斷使用者的喜好、錯誤率等,依照表現結果,推薦個人化樂譜提供客製化的音樂訓練。

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表示,開發「音樂同步互動訓練系統」的動機來自藝術療癒師對數據的需求,期望以音樂為媒介達到健康促進,且在過程中又有可量化的目標做評估,因此患者操作樂器的過程至關重要。透過將傳統樂器的按壓音階結合壓力感測器,取得使用者的彈奏數據,並連接至音樂同步互動訓練系統,可評估患者的記憶認知變化,如彈奏的正確性與記憶認知能力有關,時間誤差長短與反應能力有關,中風患者的健側與患側施力程度差距若愈小、代表復健效果愈好;長期使用,便能掌握使用者的記憶認知變化,提供照護者進一步的照護建議。

現代社會文明病如壓力、抑鬱與孤獨感日益普遍,除了傳統醫療方案,新型態的藝術治療來達到身心平衡更是漸漸盛行,例如音樂、舞蹈、繪畫、戲劇等,不少研調機構指出藝術治療相關市場規模及職缺,將在未來幾年持續成長,抓準成功老化趨勢,工研院期望透過各種文化藝術為媒介,將數位科技與創新應用,導入年長者的健康照護方案,進而提升民眾健康福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