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歐盟去年10月對大陸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迄今已進入第9個月,港媒報導,歐盟官員3日告訴大陸汽車製造商,歐盟執委會預計將從7月4日起對大陸製造的電動車徵收臨時關稅,這可能會導致本已緊張的中歐關係出現新的裂痕。另外,美國上月宣布將大陸電動車關稅提高4倍至100%以上,新關稅也預計將在8月1日生效。
《南華早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中歐雙方人員3日在布魯塞爾會面,並就反補貼調查舉行聽證會。大陸汽車製造商在會議中被告知,臨時關稅將於7月4日起徵收,但對方並未透露關稅水平,預計下周才會私下通知各家公司適用的稅率。接下來,歐盟執委會將有4個月的時間與各成員國協商,將臨時關稅變為永久關稅。
外電早前報導,歐委會原先預計於6月5日公布對大陸電動車加徵關稅的決定,但因6日至9日是歐洲議會選舉,歐委會於是推遲至6月第2周,即大選結束後再通知車商關稅水平,以避免該議題被捲入激烈的競選活動。
報導稱,受影響的大陸車企已就歐盟執委會在不按照歐盟慣例,即在關稅生效前4周通報稅率的情況下徵收關稅一事,尋求法律諮詢。
目前歐盟對汽車徵收的進口稅為10%,德國之聲引述專家分析,稅率將在現有基礎上再增加15%至25,但法廣報導,榮鼎集團分析師認為,鑒於其他市場徵收的關稅更高,低於50%的關稅不太可能阻止所有大陸電動汽車進口,並進而保護歐盟的產業。
相較之下,美國政府已在5月宣布對大陸電動車在內的一批目標戰略產品加徵高額關稅。美國能源部長格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4日接受路透採訪時表示,按計畫將在8月把大陸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提高4倍,由現行25%增至100%以上,並指「這對美國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