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八方青年義工 共成道業

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2024.06.02
460觀看次
字級
圖/蕭師姑、資料照片
圖/蕭師姑、資料照片
圖/蕭師姑、資料照片

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當時宜蘭通訊兵學校的「三劍客」——楊錫銘、周廣猷、朱家駿常來道場幫忙,師父很照顧他們。如果他們忙得比較晚,師父會煮麵給他們吃,或是讓他們住下來,有時候還叫莊法師送棉被給他們。那時候莊法師還沒出家,都會很為難:「我是女孩子,怎麼叫我去送!」師父其實沒有男女相,只是我們當時的社會男女眾分得比較清楚。因為師父的熱忱招呼,很多通訊單位的軍官都很喜歡來雷音寺。

師父的待客之道

別看師父長得高大,他的心思比女孩子更細膩。例如:客人要掛單,他都會事先到寮房看看,有沒有牙刷、衛生紙、拖鞋、棉被……樣樣都要準備妥當,晚上有沒有煮點心給客人吃。如果沒煮,師父會跟愛姑說:「我肚子餓了。」愛姑就會去煮,煮好了,師父再悄悄端給客人。從中,多少我們也學到了師父的一點待客之道。

像早期佛光山剛辦佛學院時,交通、食宿條件都不是很夠,聘請老師來上課很不容易,所以只要老師來上課,不管多晚,師父都會站在山門外等候,並且親自燒熱水給老師盥洗,煮一碗麵或是泡一杯熱牛奶給老師;即使到現在也一樣,只要有客人晚到,師父一定會交代我要給客人準備一碗麵。

師父常跟我們講,佛教的未來要靠青年,他們來寺廟做義工是放下工作或利用假日,很不容易,我們要感謝人家,也要幫他準備好所需要的工具,不能讓人家來了找不到。甚至讓他們來寺裡都要有回家的感覺,自然而然,就會真心為佛教奉獻。

師父引領青年學佛

師父真的很疼惜這些青年義工,所以愛姑如果對青年不好,他都很不歡喜。像莊法師、楊師姑這些年輕人每天都會到寺院來當義工,一開始是搶工具,最後變成藏工具。好幾次妙觀師要打掃,覺得很奇怪,工具都到哪裡去了,怎麼找不到?師父知道了也不會怪他們,就請妙專師多買一些,讓每個人都有工具打掃。

師父對每個青年都很好,大家對師父很有向心力,只要聽到師父弘法回來,都很高興,就會來寺院找師父。青年如果有不如法,師父會各別找他們談話,不會當眾指責,讓他們覺得難堪;或是在講演時,引用佛經的故事,讓犯錯的人明白。師父在度人、培養人才這方面很用心,像帶惠法師、容法師他們出去布教,師父會事先寫好稿子讓他們背熟再上台,給他們有表現的機會,也幫他們上國文課。

青年到講堂唱歌、參加青年會,老信徒覺得他們很吵鬧,常會念他們,並跟師父抗議。師父告訴這些老信徒:「我們度眾心量要大,如果不想聽,就到裡面拜佛,隨他們去。」

青年跟師父去弘法,回來時大家都很高興,我沒有跟他們出過遠門,我要上班,沒辦法請那麼久的假,他們會跟我分享布教的情況,感覺每個人都很開心。

一九五六年,美國白雪溜冰團第一次來台北表演。我跟三個同事很想去看,但又擔心搭不上末班車回宜蘭,在台北又找不到地方住。師父知道後就跟我們講:「不要緊,你們可以到三重埔文化服務處來住。」那天表演結束十點多回到文化服務處,師父很貼心,還煮番茄麵給我們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