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圖/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圖/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文/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記錄:蔡孟樺
在北門口 初見「師父」
宜蘭是一個很小的地方,在這座城市發生什麼大小事情,大家馬上都會知道,甚至走在路上,迎面而來的是本地人、是外地人、還是更遠的他方人士,立即在心中便都有了一些估量。
我第一次見到師父,那是很難忘的情境。某天傍晚下班回家時,漫著腳步,踏在夕陽餘暉照耀的路上,遠遠看見一位身材高䠷修長、略顯清瘦,穿著灰色長衫的人,長衫下擺隨著微風輕輕飄起,非常優雅的走在夕陽下,顯得很有威儀,也很超乎尋常。當時很驚歎,宜蘭街上竟有這麼一位特殊的人物出現。雖然彼此不認識,錯肩而過,但當時的一眼很難忘,至今記憶猶新。
在這之前,我從沒見過出家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就在想:「這應該就是和尚了吧?」在那個時代,宜蘭街上,並不像現在有很多汽車來來往往,這麼一位走路優雅,穿著長衫,氣質出眾的人,自然十分耀眼,當然也引起了這個小城鎮民的矚目。
話劇演出 種下菩提善種
我那時大約二十歲,雖然已經出了社會,又從台北大城市轉了一圈回來,還是很天真懵懂。記得有一次去照相館拍照,事後相館老闆詢問我,是否同意將相片放在櫥窗裡?對於一張我自己也看得順眼的相片,擺放在櫥窗,覺得並不是什麼大事,我沒什麼猶豫就答應了。
誰知為了這張照片,竟被平時慈愛的爸爸嚴重的訓斥一頓。我這才感覺到事態有點嚴重,也覺得自己有欠考慮了。然而說起我更深入雷音寺的因緣,或許這張櫥窗展示的照片也是眾緣中的一緣,主要還是源自師父舉辦的一系列佛誕節活動。
當年為了弘法,師父展開了最高的宣教熱忱,鍥而不捨地舉辦許多不一樣的活動,尤其每年佛誕節都會舉行盛況空前、熱鬧創新,甚至連貫整個宜蘭縣的佛誕慶典。一九五四年佛誕節,師父就規畫了連續四天的慶祝活動:
第一天,五月八日(農曆四月六日)晚,師父帶領大家以「念佛共修」慶祝,並於法會後,讓念佛會蓮友相互贈送禮品。
第二天,五月九日(農曆四月七日),白天由佛教歌詠隊青年男女隊員乘坐汽車,分別往頭城、礁溪、羅東、蘇澳等地宣傳佛誕節,再於晚間放映幻燈片,宣講佛陀事蹟。
第三天,五月十日(農曆四月八日),於念佛會舉行浴佛典禮,師父主持儀式後,開示佛陀降誕人間的殊勝與歷史意義,現場還由六位女童及八位女青年散花,當天宣揚佛誕歌聲終日未歇,從朝至暮,浴佛者有七、八千人。
第四天,五月十一日(農曆四月九日),舉行遊藝晚會,如蘭陽女中陳白雪小姐表演的爐香讚舞、陳笑小姐的觀音舞、張友良小姐獨唱、宜蘭農校陳同學口琴獨奏,以及力行國校小朋友的合唱與舞蹈等等。
晚會的壓軸節目,即是師父特別編寫的一個新劇本〈蓮華女的覺悟〉,總共有三幕劇,所以他想找人來演這一齣話劇。
那時已從念佛會的青年裡,選中曾是我們蘭陽女中的校花,也是我所敬佩的學長李新桃(即後來出家的慈莊法師)來扮演「蓮華女」這一個重要的角色,還缺一個人扮演「化人」。念佛會的一位老菩薩認識我,也看過我在櫥窗展示的照片,就推薦:「張某某那位青春貌美的女兒,可以請她來演哪。」於是師父就邀我去扮演這個「化人」的角色,同時也種下了我內心的菩提種子──因為這次參與演出的機會,故事的內容,讓我體會到佛法內涵深刻的哲思,同時也感受到佛門廣闊平等,什麼人進來,好像師父都有好辦法來度化他,讓每個人的生命都能發光發熱;而我也因為這次參與演出的因緣,慢慢地更相應佛法、進入佛門。(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