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資產】台灣LV包,「茄芷袋」的故事

文/吳芳枝 |2024.05.30
1729觀看次
字級
經濟實用的茄芷袋 圖/編輯部

文/吳芳枝

偶然看到一則報導:外國遊客來台看到雜貨店門口掛著成排的「茄芷袋」,紅藍綠顏色相間的袋子,色彩鮮艷,竟如獲至寶,還稱讚是「台灣LV包,物美價廉」。茄芷袋的魅力,近年紅到國外,因為輕薄便宜又耐用,成了許多遊客到台灣必買的伴手禮。

這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戰後初期,民生物資缺乏,小學生背的書包,只有少數經濟好的家庭買得起,多數學童上課用一條正方形花布,把書本和鉛筆盒捲一捲,繫在褲腰上,或斜揹在肩上,倒也瀟灑自在。還有的人提藺草編織的草袋仔,也有些勤儉的媽媽利用零碎的布料拼接成小書包,那時叫「咖棒」。總之,書包樣式五花八門,是那年代爺爺奶奶共同的回憶。

早年農村種植藺草和竹子,手工編織製作成帽子、草蓆、拖鞋、手提包、手搖扇等各種用品,茄芷袋也是其中一種,又稱加薦仔、茭薦仔。夏天到來,家居用品換上藺編或竹編的材質,精緻美觀,經久耐用,暑熱季節帶來涼意,非常受歡迎,環保又健康。一九六○年代,隨著台灣工業蓬勃發展,塑膠製品大量興起,逐漸取代費時費工的手編製品,日常購物的茄芷袋由藺草變成塑膠材質。

茄芷袋由紅、綠、藍三個顏色構成的條紋,含有特殊的意義:紅代表台灣濃濃的人情味、綠是青山綠野、藍是湛藍天空,是台灣精神的本質。防水、耐用、耐髒,而且容量大,成了鄉村阿嬤最愛的提袋。阿嬤上街採買,總是背著色彩鮮艷的茄芷袋,阿公則喜歡把不花錢的白色農藥袋當提袋,掛在腳踏車上。商店或是菜市場,一整牆的紅藍綠顏色相間的茄芷袋,各種大小尺寸都有,近年也多了其他顏色選擇,經濟又實用。

從事提袋設計的施先生說,有一次他在國外機場,拿著紅綠藍護照套。遇到旅居海外的台灣人向他搭訕,「好久沒看到熟悉的茄芷袋顏色了,真懷念。」一個代表台灣文化的茄芷袋,讓他們感到親切和感動。

從一塊布包巾、草袋仔到茄芷袋,過去的事物有些再也見不到,只留下滿滿的回憶。但外出或購物永遠離不開提袋背包,有設計師延續茄芷袋的紅藍綠三色,設計新的商品兼顧環保與便利,實用又美觀:飲料袋、後背包、斜肩包、護照包、錢包等應運而生,找回大家心中的美好與記憶。

近年來環保意識提高,提倡重複使用,減少浪費,送禮時用茄芷袋搭上傳統糕點,滿滿復古風,創造茄芷袋的新面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