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推碳抵換政策 歐擬自產4成綠能設備

 |2024.05.29
335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自願性碳權市場問題頻傳,挨批未能真正減碳,去年此一市場陷入萎縮。美國當局28日發布碳權政策,財長葉倫強調企業應優先刪減自身碳排,而非仰賴碳權交易來拯救環境。

許多企業購買自願性碳權,來抵銷碳排,但一系列事件撼動了外界對碳抵換(carbon offsets)市場的信心。研究發現,幾項大型森林保護項目,未能如承諾減少碳排,導致數家大型公司退出碳權市場。自願性碳權市場去年陷入萎縮,為至少7年來首見。

葉倫表示,拜登政府希望碳權市場能夠成功,但呼籲碳權的買賣雙方「堅守誠信」。她強調:「企業買家應優先減少自身碳排,特別是透過轉型規畫、採取淨零目標、並透明地報告進展。參與(碳權市場)應為輔助之道。」

葉倫指出,唯有先解決重大的現行挑戰,自願性碳權市場才能釋出私人市場力量來減排。

由於有太多碳權買賣,未能實際減少或移除碳排,政府原則為在「高度誠信」的碳市,「負責任的參與」,包括確保碳權項目不會另外產生碳排,結果須經合格的第三方機構核實;確保項目不會傷害地區社區,並要共享好處。

自願性碳權市場 前景樂觀

目前自願性碳權市場的規模仍小,每年約為20億美元(約新台幣643億元),但未來有望引入更多私人資金。波士頓顧問公司預估,該市場的規模可能會在2030年前,上看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元)。摩根士丹利更估計,2050年前將上看2500億美元(約新台幣8兆元)。

本月稍早的新研究發現,殼牌、英國航空、easyJet、Eon等企業使用的某一類型碳權,大多無法真正減少碳排。但美國聯邦機構仍支持碳抵換,能源部去年宣布,會向能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的項目,添購碳權。美國農業部也制定計畫,協助農民、牧場人員、森林所有人,辨識較可靠的碳抵換項目,藉此參與碳市。

歐盟新法 穩固領導減碳地位

另外,歐盟27日正式通過淨零碳排工業法案(NZIA),要確保當地的太陽能板、風力發電機、熱磊等清淨能源技術設備,有4成在地生產,以協助歐洲業者與美國、中國大陸對手競爭。

歐盟想藉新法,確保他們不只是減碳的全球領袖,也是製造清淨科技的領導者。歐洲益發依賴中國大陸,預料全球太陽能產能有80%將位於大陸。此外,歐盟也擔心美國的通膨削減法案,將吸引歐洲業者遷往美國。

經歐洲議會議長和歐盟執委會主席簽署,並在歐盟官方期刊上發布後,新法將在下個月或7月初生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