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醫療區域劃分涉及區域內醫療資源分配,現行劃分規定已經超過十年沒調整,為讓區域劃分更符合醫療需求,也因應未來人口結構、城鄉差距變化,衛福部公告修正草案調整醫療區域,並包含新增台北淡海、桃園八德等次級醫療區域。
衛福部醫事司四月底邀集部分縣市開會討論,期待檢討後的醫療區域劃分,能讓新醫院進駐、病床數提升等。衛福部十五日公告《醫院設立或擴充許可辦法》第六條附表修正草案,調整醫療區域劃分,桃園、新北、台北、南投、嘉義、台東、高雄七縣市都有調整規畫,預告期共六十天。
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指出,有的縣市是新增次醫療區域調整,有的是次醫療區內的劃分調整,調整原因包含人口增加、地理區域,或是交通建設。中央主要是參考地方衛生局的規畫,現在仍在搜集外界意見階段。
法規明定「次醫療區域」每萬人為不得逾五十床急性慢性一般病床。在台北二級醫療區域中,現行淡水區已超過二十萬人,無擴充醫療資源空間。再者,考量淡水區、八里區淡海大橋通車後,新增「淡海」次醫療區包含原先在北區的石門、三芝、淡水及西北區的八里。
桃園二級醫療區域中,八德區人口已達二十萬,評估如於當地新設醫院,有助提升民眾就醫可近性,因此新增「八德」次醫療區,包含八德、平鎮、大溪、龍潭、復興。另在南投部分,原本的「草屯」次醫療區基於都市計畫資源整合合併至南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