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1學期改16周 師生怕課上不完

 |2024.05.10
269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近日陽明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拍板一一三學年起將一學期從十八周正式改為十六周,接軌國際學制。近年國內頂大紛紛辦理十六周,但如醫學院、應用科學與工程學院、電機與資訊工程學院等師生仍多憂心課程遭壓縮,甚至影響國家考試表現,對改革抱持異音。

教育部指出,目前學則訂定學期周數彈性學校包括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台灣科技大學與台北大學,課程得於十六周內完成。預計待陽明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報部後再加入兩校。

據了解,數間學校在商議階段時,醫學院、電資學院等教師認為十八周有時都得趕進度,縮短成十六周恐更難把課上完;也有醫學院學生憂課程不完整,影響國考表現;一名電機系學生則指出,有些教授仍會在十六周框架內塞滿十八周的課,導致幾個單元草草帶過,又期末多設有專案計畫,改為十六周只是課程減少,但還要額外抽時間完成專案。

改革只做一半 阻力當然大  

一名陽明交大醫學院高層指出,近年醫學系多改採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問題導向學習)教學,讓學生上課過程盡量模擬現實,但醫學教育只改了一半,國考卻未改,學生為應付國考還是需要老師多上傳統課程。

該名醫學高層也提到,臨床課程多需要十幾名教師輪流執教,一位教師可能只上一周,若改為十六周,則要刪減二位老師的課程,且教師升等也需要教學經驗,於是誰也不服誰。學生為考試,老師要有課上,改革阻力當然大。

宜蘭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夏至賢則表示,如物理、數學等基礎科目,確實較需要十八周加強學科;但如程式設計、專案課程等應不用到十八周,但推動十六周應有配套,如每周開放固定時段讓學生使用機台,再搭配非同步教材,以數位教學輔助學生學習。

牽涉課程調整  政大暫不跟進

同為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的政治大學依然拍板暫行「十六加二」周,主因在於課程精實牽涉內容調整,尚無法一蹴可幾。

根據政大公告,月初召開行政會議已正式通過一一三學年度行事曆,確定於今年九月九日開學,十六加二制度亦確定於一一三學年繼續實施。不跟進清大和陽明交大步調。

政大學生會會長徐致遠談到,全面推行十六周牽涉面很廣,在於現行成功推行十六周的大學多以一門課四學分為主,但政大過去已執行課程精實制度,將必修、選修等多數課程改為三學分或二學分。

徐致遠指出,近期推行十六周的大學多是希望藉此推動課程精實,代表若政大推動十六周課程則要再精實,便牽涉到教師課程內容安排等問題,但內容調整無法一下子就達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