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紀錄學家金翼漢藉由《巨人的筆記》一書,分享他實踐近三十年、變身「成長型人類」的紀錄法。圖/取自IG @ecolife_soul_book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資訊洪流時代,「筆記」是人人必須了解的顯學。南韓紀錄學家金翼漢不藏私,在他的新書《巨人的筆記》,分享實踐近三十年、變身「成長型人類」的紀錄法,將隱性知識轉換成顯性知識。
金翼漢畢業於首爾大學韓國史學系、東京大學歷史研究所,目前是明知大學紀錄與資訊科學研究所教授、南韓紀錄學會與韓國國家紀錄研究所所長。
擔任紀錄學者二十五年來,金翼漢努力向大學、政府、社會傳達紀錄的重要性,目前經營有逾三十萬追蹤者的YouTube頻道「金教授的三件事」。
留下紀錄 煩惱也會迎刃而解
金翼漢分享,紀錄很單純,就是記錄每天的自己,只要把個人的想法、經歷、感受等全都記下來,就能得知自己最重視哪些東西。統整內容後,留下來的就是紀錄。留下紀錄,人生就會變得容易,煩惱也會迎刃而解。
「侏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能看得比巨人更遠。」金翼漢認為紀錄亦然,如果把自己留下來的紀錄當成墊腳石,便能站到最高點,成為巨人。
舉例來說,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努力賺錢是為了什麼,金翼漢鼓勵讀者透過書寫,與自己的欲望對話。
第一是「寫下自己現在的期望」,利用空檔或睡前,試著書寫內心想法,心情難受也可以寫下來,指責也無所謂,或許會發現潛藏在內心的想法。金翼漢強調「練習絕對有必要」,實行一周後,就能開始看見真實的自己,思緒會變得具體。
客觀自視 可以看清前路障礙
第二則是「進行面具判斷」,金翼漢分享,人在一生中扮演的角色很多,比如子女、父母、上班族等,有時戴著各種面具,以至於無法活得像自己、內化別人期望,錯認為自己的期望等。
金翼漢邀讀者試著寫出以下三件事:「讓我戴上面具的是誰?父母、另一半、子女、職場、還是社會,他們對我的期望又是什麼?最後,為了達成那個期望,我費盡心思做了什麼?」
他認為進行面具判斷,比較自己現在的期望和戴著面具扮演的角色,就會明白接下來該怎麼做,明確得知人生中該捨棄什麼、兼顧什麼、追求什麼,「這就是獲得自由的起點」。若客觀看待自己的現況,明白藏在內心的欲望,就會看清阻礙前路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