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宜俊
兒子自懂事開始,就曾說過想當垃圾車司機、警察、歌手……等等,前前後後大概有十來個志願。我們始終認為,只要是正當職業,不管兒子想做什麼都該尊重。去年,從日語系畢業的他,經學校介紹,興起了到日本遊學的念頭。
他想唸的語言學校,位於北海道的札幌地區,遊學時間為一年十個月。該校成立的特色,是為了讓學子們能體驗日本文化,促進國際交流,提升日語程度。只是,到日本遊學,除了食宿費用和雜費以外,學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懂事的兒子,為了減少我們的負擔,於是積極的申請公費遊學。由於他的日語程度不錯,還有歌舞方面的才藝,正好符合學校公費生的申請資格。只是公費生名額只有三位,競爭激烈,我們原本也沒抱太大希望。沒想到經過審核,兒子居然搶占到公費生的名額。
然而高興歸高興,但妻子還是很擔心。兒子雖然從小就很獨立,也常跟隨長輩們出國遊玩。但獨自到日本遊學,人生地不熟的,再加上平日被照顧慣了,很怕他無法適應。妻子還勸他,想提升日語程度,倒不如留在台灣唸研究所,不需遠渡重洋到那麼遠的地方讀書。
但兒子卻堅定地說,他不想永遠在我們的呵護下成長,想到外面的世界走走,開拓自己的國際視野,體驗一下不同的文化。最終,我們還是一如他小時候,尊重他的決定和想法。九月底的某天,全家開車送他到松山機場,目送他進入登機門,不捨地送走了他。
現在,他在日本過得很快樂、很充實。他在那兒認識了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也參與了當地的文化活動,增長了不少見識。兒子傳來的照片和影片裡,我們第一次看到他在雪地裡玩雪,第一次開右駕車載同學出遊,第一次在當地居酒屋餐廳打工,第一次在學生宿舍裡做菜……好多的第一次,這些都是他在台灣不太可能有的經驗。
因此,我們做長輩的,是該嘗試讓孩子們放飛自我,別讓自以為是的過度保護,限制了孩子的發展。放手不是放縱,而是讓孩子能真正走出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