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人物38】 超越時代的藝術先驅:漢德瓦薩

文/楊慧莉  |2024.04.20
156觀看次
字級
「百水博物館」 內部有個漂亮的綠色中庭。圖/Austria
漢德瓦薩的畫風很獨特。圖/ColourChroma-WordPress.com
維也納最有名的藝術社會住宅「百水公寓」,兼具童趣和生態性。圖/Traveladvertiser-WordPress.com
圖/Arthive
「百水博物館」收藏漢德瓦薩的完整系列畫作。圖/Austria
漢德瓦薩在紐西蘭小鎮川川的公廁作品顛覆公廁的傳統形象,讓人忍不住想觸摸牆壁和脫鞋用腳感受地磚。圖/Daily Mail
紐西蘭旺加雷市的百水藝術中心有南半球最大的綠色屋頂。圖/LANDSCAPE ARCHITECTURE AOTEAROA

文/楊慧莉

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有棟名聞遐邇的「百水公寓」,每年吸引百萬遊客到訪。公寓附近有間「百水博物館」,今年二月發表新的永久展覽作品。「百水」是已故多年的奧地利傳奇藝術家漢德瓦薩的別名。儘管斯人已遠,以現今地球的各種訴求來看,其影響力正在發酵中……

生命軌跡
從屠殺倖存者到傳奇藝術家


佛登斯列‧漢德瓦薩(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 1928-2000)多才多藝,畫畫、雕塑、建築等,樣樣來,是奧地利二十世紀末最知名的藝術家。他那充滿童趣且生氣盎然的建築,除了因符合時代潮流而近來備受世人喜愛和認可外,在奧地利、紐西蘭等地已成為重要地標。

改姓成和平化身

漢德瓦薩的母親是猶太人、父親是基督徒。一歲時,他父親過世,由母親獨力撫養長大。從小,他就懂得用藝術自我表達,學期報告中師長經常提及他對顏色和形式高度敏感。十一歲時逢納粹德國侵略維也納,因有猶太血統,漢德瓦薩和母親很幸運的逃過一劫,其他家族成員多達七十人因此喪命。

漢德瓦薩也因父親是基督徒的關係而獲准上學,只是常擔心猶太血統被曝光。希特勒時期帶給他極大的情緒衝擊,造成他隨時都扛著背包準備逃難。背包裡有護照、幾種外幣、牙刷、牙膏、迷你畫冊、顏料和喜歡的彩色畫作。

漢德瓦薩曾上維也納美術學院,但念了三個月後就輟學了。他原本是以「Stowasser」的姓氏來到這個世上,二十一歲時,他將前三個字母「Sto」改成「Hundert」,變成「Hundertwasser」,中文的音譯為「漢德瓦薩」,德文的意譯為「百水」,有和平之意。比起漢德瓦薩,更多人稱呼他為「百水先生」。

作畫和個人風格

漢德瓦薩作畫的媒材不拘,包裝紙、餐巾紙、用漿糊黏在一起的信封都是他的「畫布」。他用毛筆慢慢畫,也用到各種複合媒材。其畫作的標題常來自他工作時冒出的想法,許多還有兩個標題,而且看起來彼此不相干。

漢德瓦薩畫了許多繽紛的童話景色、繁茂的森林和各種樂園,飽滿的色澤下卻流露出憂傷、嘲諷的況味。他展現現代藝術家的特質:遠離傳統手法和準則、不固著於任何特別的地理位置或國家,遊走於各種族群之間,一如他的傳記作者赫許(Andreas J. Hirsch)所言:「在現有體制中他是個局外人,其美學很自主。」

就赫許所知,漢德瓦薩是非常自主的思想家,實際上可說是個哲學家,在一九四○年代末到一九五○年代初,就具有嚴格的環保概念;在繽紛多彩、想像力豐富的作品背後,是個極簡主義者;他重複使用許多東西,甚至以靠著一點食物就能生活一個月自豪;並善用自己的藝術名聲讓外界關注一些他所在意的議題。

生態建築先行者

漢德瓦薩的建築延續其繪畫風格,從平面變成立體,如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打造出的「百水」藝術堡壘,置身其中宛如在充滿想像的童話世界。

堡壘中有維也納最有名的藝術社會住宅「百水公寓」,它由時任市長於一九七七年委託漢德瓦薩設計、於一九八五年完工,每天吸引許多遊客來此一遊。這棟公寓有五彩繽紛的牆面、隨著樹木根部起伏的地磚,童趣和生態性兼備。

公寓附近有座「百水博物館」,創建於一九九一年,是漢德瓦薩改造自廢棄家具工廠的作品。這座建築體有樹木從窗戶長出、屋頂有座小森林和蜂巢、內部有個漂亮的綠色中庭,不僅提供一個清新的藝術視角,也讓漢德瓦薩在都會市中心創建綠洲的夢想得以實現。

博物館收藏漢德瓦薩的完整系列畫作,今年二月發表新的永久展覽作品,讓大家再度欣賞到漢德瓦薩主張自然與建築合一的獨特美學。館長蕾朵(Bettina Leidl)解釋說,「上個世紀七、八○年代,大眾很少談論生態問題,今天大家心心念念此議題,而我們也只邀請鑽研生物多樣性、回收再利用、氣候變遷和永續議題的藝術家參展。」

也多虧館長在參展計畫和運作決定上依循永續目標的努力,博物館於二○一八年獲頒奧地利生態標籤,成為奧地利第一間「綠色博物館」,也將「百水先生」重新評估人類在自然界的角色理念帶向未來。

歷久彌新
先見之明盡在作品和生活中


漢德瓦薩的建築設計遍布全球,歐洲許多國家、加州納帕郡、以色列、日本等地,都看得到其蹤跡。他的設計模型都收藏在體現其環保主義的代表作裡——百水博物館。

除了奧地利之外,漢德瓦薩在後來移居的紐西蘭還有另一座博物館——百水藝術中心,是他在南半球的唯二作品,另一個作品是藝術中心五十公里以外的公廁。

南半球兩件作品

一九九九年,漢德瓦薩建造於紐西蘭小鎮川川的公廁作品開放,隨即讓小鎮登上旅遊地圖。它是漢德瓦薩生前最後一件作品,流線的造型、多彩的磁磚、草屋頂等設計,顛覆公廁的傳統形象,讓人忍不住想觸摸牆壁和脫鞋用腳感受地磚。

由於公廁很受歡迎,紐西蘭旺加雷市希望百水藝術中心也能吸引遊客,只是一開始不太順利。前年二月開幕時,紐國邊境仍未開放,後來觀光上路,當地道路又遭兩次洪水淹沒,一度無法通行,讓遊客卻步,而紐國之外關於此作品的報導少之又少。

一如百水博物館,藝術中心也是一個生態建築,裡頭的蜿蜒樓梯可直達種了一百五十棵樹、總共有四千株植栽的天台,藉此創造出南半球最大的綠色屋頂,彷彿把森林帶進了都市。

超前的自然哲思

一如傳記作者赫許所說,「百水先生」不只是藝術家,也是一位激進的思想家。他針對許多議題寫下宣言,從個人自由到建築、自然、人類浪費等問題。舉例而言,他反對理性的建築思惟,排斥直線,宣稱「直線是無神和不道德的」,無法忍受戰後的直線建築。他從西班牙建築師高第蜿蜒、繽粉建築汲取靈感。他相信,直線、直角、呆板的大面窗等元素都不符合人性、甚至會傷害建築。根據他的哲學觀,建築是人類的第三層肌膚,在表皮和衣服之後。因此,個人應有權利和能力在所居住的環境表現創意。

漢德瓦薩那些「不尋常」、繽紛之作都深受大自然啟發。事實上,他的整個中心思想以大自然為依歸,也以此影響他人。贊能卡(Thomas Zelenka)是一位養蜂人,每天清晨五點開始工作,照顧維也納的幾處蜂巢,兩處就位在百水博物館的屋頂花園。他表示,這花園就是維也納市中心的叢林,正是我的蜜蜂所需要的。

談起「百水先生」,贊能卡充滿景仰,「上個世紀五、六○年代,他就相信,人類唯有與大自然合而為一才有前途。他依此原則生活。今天,對反璞歸真、放慢腳步的希求更甚以往,漢德瓦薩早就為我們引路了。」

盡興自然過一生

終其一生,漢德瓦薩為生態風險、環境保護和人性建築而努力。他幫綠色和平和庫斯托協會設計很多海報,協助他們的工作。他雲遊四海、居無定所;在維也納、巴黎和威尼斯都有公寓,曾在改造的貨船上度過大好年,也在紐西蘭待過多時。西元兩千年,他在伊麗莎白女王號郵輪上辭世,享年七十二歲。

漢德瓦薩生前過得很簡單,奉行各種可讓地球永續的原則。他回收再利用物品、於旅途中種下十萬棵樹木、家中使用太陽能且安裝可自動分解排泄物的馬桶、自己調配顏料等,並竭力思索人類在自然界的位子。離世時,他葬在紐西蘭一棵樹下,一如其所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