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張嘉麟
台灣鄉村有許多懷抱夢想的青年,本著愛護土地、尊重生命的初衷,以最自然的方式耕種,在不施以任何農藥與肥料的前提之下,給受傷的土地時間慢慢療癒,以日日的勞心汗水灌溉大地,相信大自然將會回以對人類最好的食材。
很幸運地,我就認識這樣一個家庭,姐弟三人捨棄都市生活,與日漸年邁的爸媽一起移居台東。他們用心管理租下的土地,憑藉父親兒時在雲林農村成長的親身經驗,姐妹在植物與烘培方面的專業,再加上結實肯吃苦的弟弟,全家一起秉持著與自然和平共存的堅強信念,栽種多種植物。
後來有機會兩度造訪,第一次看到那片土地時,難掩心中的詫異。眼前所見與一般既定的農地著實不同:有的地方矮草叢生,有的角落矗立著幾株樹苗,其他地方則雜亂散布著叢叢灌木。朋友試著帶我們走出一條田埂,一邊介紹起洛神花、芳香萬壽菊、芭蕉等植栽。
第二次再訪時,這些植物已更加青綠茁壯,田裡散發的自然清香也更強烈了。主人望聞問切地細細察看著花葉和翩翩蜂蝶,小孩則在大人引導下,興奮地接過鋤頭進行指派的任務,在過貓菜蕨等水生植物間挖著小溝渠做自然引流。
回到都市時,隨著季節更迭,只要嘗到他們寄來的菜葉蔬果,總覺得格外爽脆甘甜,帶著特有花香的薑黃,更是在台北溼寒的冬天帶給我們暖暖溫補。
本希望這塊連環頸雉都優雅臨幸下蛋的土地可以繼續穩健成長,卻愕然得知土地即將被地主收回,必須忍痛開始移除地上物。和朋友聯繫後,請他們寄上幾株小苗,除了讓孩子有機會自己栽種照顧,也希望能延續與這片土地的緣分。於是朋友爽快答應,寄來了魚腥草、蛇莓、薑黃、聖羅勒等諸多樹苗。一收到包裹,我們趕緊將這些舟車勞頓的小苗移植入盆,過程中還發現了一起共乘北上的蚯蚓!
日子於是在如常中過著,這些植物開始陸續有著不同的表徵,有些明顯水土不服、奄奄一息,有些則似乎適應了新環境,沒來由地突然快速伸展,漫天鋪地到其他盆栽找鄰居。我試著了解它們傳達的訊息,調整日照和澆水頻率。春天時,北漂團員之一的薑黃,也突然從土裡挺直迸出,優雅地在陽光中張開綠裙擺。
被遷居至如此狹隘的集體住宅,不敢冀望這些綠房客可帶來什麼實質上的可食農作,然而的確衷心希望它們安然而居,能夠讓新房東看著它們神遊原淨台東,就心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