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6「佛學院」版的「英文佛學名相」,對想要從這個版面上學習的我來說,實在也點兒困難,雖然自己努力試著將英文翻譯成中文,但不知道自己的中文詮釋是否正確,可能這是碩士班的學習模式,而我自己程度不足,更何況是佛學,相當「專業」。如果有輔助的教材或有聲工具就好了。
--台北士林/林逸子
貴報6月17日「大陸傳真」有一則相當有趣的報導「冷門專業 就業熱門」,光是開辦中國第一家國際管家專業的「武漢商貿職院國際事務管理學院」、「武漢民政職院」學校名稱就相當另類,上課內容更是千奇百怪,從這項報導,我彷彿看見了中國大陸現錢設獲的生活「熱鬧」型態,不由得想起台灣,也很想從台灣大專院校的科系種類來了解分析一下,《人間福報》可能提供這樣的資訊報導嘛?
--嘉義/蕭瑜珥
「挑餅販售 好重!」
這是6月26日《人間福報》的報導,照片畫面相當生動,內容則是:
「以前人賣東西都沒有車子推,都要靠雙腳走路挑擔!」,小朋友回答:「那不是很辛苦。」;「對啊!不然可以挑看看。」小朋友挑起擔子,大呼「好重哦」。台中縣大甲裕珍馨餅店附設三寶文化館展出傳統商販挑餅四處販售的器具,參觀的小朋友實際了解先民討生活的艱苦,模樣相當逗趣。
讀了這則報導,心裡有無限感觸,在「了解先民討生活的艱苦」後緊接著「模樣相當逗趣」,焦點似乎有點模糊。確實目前很多青少年研習營都太偏重趣味性了,而這樣的報導模式其實也是目前常見的;是不是活動內容,乃至報導應該更具「體驗性」,而非僅止於「獲得常識」,畢竟文化「心傳」啊!
--基隆/周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