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民俗台灣(20-6) 市集飲食與生產生態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4.03.29 語音朗讀 46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朴子街的熱鬧市集 1930年刊登,台南州東石郡朴子街熱鬧的市集。此市鎮形成的緣起頗具傳奇性。大清康熙年間,居住於布袋半月莊的泉州人林馬,由湄州祖廟恭請媽祖神像回家供奉,行經牛稠溪畔時,在一棵千年樸樹下休息,重新起身時卻發現媽祖像重如泰山,經請示後媽祖表示欲永駐此地,這也正是朴子古名「樸仔腳」的由來。 1687年(康熙26年)建廟後,宮名定為「樸樹宮」,是全台灣最古老的媽祖廟之一。之後附近形成頗具規模的聚落,便是有名的樸仔腳街,也就朴子街的由來。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牛車揚塵山路 1915年,往返山區小道的牛車,揚起一陣黃塵。從清朝到日治時期,古城門每天都有這樣的牛車頻繁進出,往來於各個城鎮間。這張照片,無疑勾起老台灣人的深深鄉愁。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南街邊的剃頭服務 1908年,台南街邊的剃頭師傅為顧客服務。街頭理髮就跟街邊攤販一般,為傳統小型商業服務。由於只需簡單的工具,成本低,日常的需求又不小,因此學習剃頭手藝的人很多。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傳統的轎子 1915年,傳統的轎子,是中上階層人家往來於鄉間地區等較長途路程的交通工具。一般由兩位轎夫扛轎,在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是3或4位轎夫。從清朝到日治時期的前30年,轎子都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民俗台灣1895-1945》 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500元 有興趣的讀者請洽購新世語文化02-23684364 shu4364@ms62.hinet.net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編織大甲帽的長幼婦女 1930年,台中州大甲街上一處製作草帽、草蓆的工坊。大甲藺草生長於大安溪下游兩岸臨海的沼澤溼地,為大甲與苑裡特產。清朝時期,大甲即有編織草蓆的工坊。日治初期,受日人委托開始製作歐式草帽,稱之為「大甲帽」。由於材料和手工藝均佳,大甲帽聞名遐邇,吸引了大批婦女投入這項手工產業。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大稻埕的製茶工廠 1930年,大稻埕的製茶工廠,許多婦女投入製茶事業,擔任挑選茶葉的工作。晚清時期,大稻埕設立了許多洋行,透過洋商的推廣,台灣烏龍茶成功銷售到歐美各國。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壟斷進出口權力,台灣茶商必須通過指定的日商進行出口業務。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南媽祖廟廟前市集 1931年,台南媽祖廟,又稱大天后宮,建築宏大,是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該廟始建於康熙年間,原為明寧靖王府邸,也稱為「一元子園亭」。清將施琅攻占台灣後擴充改建為東寧天妃宮,媽祖受封為天后即由此廟開始,之後又經過多次增建,精雕細琢的工藝,可謂寺廟建築藝術之最高表現。大天后宮善男信女眾多,廟前亦成為熱鬧的市集,廟會祭典時人潮洶湧,乃地方一大盛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南竹編店家 1915年,台南路邊竹編物品的店家。竹編物品廣泛運用在台灣人的生活中,尤其是裝食物、水果和禮品的竹籠和竹籃,也會製作成各種家具用品。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南竹編店家1915年,台南路邊竹編物品的店家。竹編物品廣泛運用在台灣人的生活中,尤其是裝食物、水果和禮品的竹籠和竹籃,也會製作成各種家具用品。朴子街的熱鬧市集1930年刊登,台南州東石郡朴子街熱鬧的市集。此市鎮形成的緣起頗具傳奇性。大清康熙年間,居住於布袋半月莊的泉州人林馬,由湄州祖廟恭請媽祖神像回家供奉,行經牛稠溪畔時,在一棵千年樸樹下休息,重新起身時卻發現媽祖像重如泰山,經請示後媽祖表示欲永駐此地,這也正是朴子古名「樸仔腳」的由來。1687年(康熙26年)建廟後,宮名定為「樸樹宮」,是全台灣最古老的媽祖廟之一。之後附近形成頗具規模的聚落,便是有名的樸仔腳街,也就朴子街的由來。編織大甲帽的長幼婦女1930年,台中州大甲街上一處製作草帽、草蓆的工坊。大甲藺草生長於大安溪下游兩岸臨海的沼澤溼地,為大甲與苑裡特產。清朝時期,大甲即有編織草蓆的工坊。日治初期,受日人委托開始製作歐式草帽,稱之為「大甲帽」。由於材料和手工藝均佳,大甲帽聞名遐邇,吸引了大批婦女投入這項手工產業。台南媽祖廟廟前市集1931年,台南媽祖廟,又稱大天后宮,建築宏大,是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該廟始建於康熙年間,原為明寧靖王府邸,也稱為「一元子園亭」。清將施琅攻占台灣後擴充改建為東寧天妃宮,媽祖受封為天后即由此廟開始,之後又經過多次增建,精雕細琢的工藝,可謂寺廟建築藝術之最高表現。大天后宮善男信女眾多,廟前亦成為熱鬧的市集,廟會祭典時人潮洶湧,乃地方一大盛事。牛車揚塵山路1915年,往返山區小道的牛車,揚起一陣黃塵。從清朝到日治時期,古城門每天都有這樣的牛車頻繁進出,往來於各個城鎮間。這張照片,無疑勾起老台灣人的深深鄉愁。大稻埕的製茶工廠1930年,大稻埕的製茶工廠,許多婦女投入製茶事業,擔任挑選茶葉的工作。晚清時期,大稻埕設立了許多洋行,透過洋商的推廣,台灣烏龍茶成功銷售到歐美各國。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壟斷進出口權力,台灣茶商必須通過指定的日商進行出口業務。台南街邊的剃頭服務1908年,台南街邊的剃頭師傅為顧客服務。街頭理髮就跟街邊攤販一般,為傳統小型商業服務。由於只需簡單的工具,成本低,日常的需求又不小,因此學習剃頭手藝的人很多。傳統的轎子1915年,傳統的轎子,是中上階層人家往來於鄉間地區等較長途路程的交通工具。一般由兩位轎夫扛轎,在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是3或4位轎夫。從清朝到日治時期的前30年,轎子都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民俗台灣1895-1945》定價3800元,讀友優惠價2500元 有興趣的讀者請洽購新世語文化02-23684364shu4364@ms62.hinet.net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寬鼎畫語】西瓜下的花巾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