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女性課題 傳統社會百態《石門》

文/楊豫馨 |2024.03.23
363觀看次
字級
圖/傳影互動提供
圖/傳影互動提供
圖/傳影互動提供
圖/傳影互動提供
圖/傳影互動提供

文/楊豫馨

2023年拿下第60屆金馬獎「最佳影片」《石門》,是中日跨國導演夫妻檔黃驥、大塚龍治的作品,以平靜樸素的調性對傳統、社會、性別平權、金錢掛帥等等提出質疑。



在二○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第六十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最後一個競爭激烈獎項「最佳影片」是由《石門》奪得,成為當屆最大黑馬,讓中日跨國導演夫妻檔黃驥、大塚龍治驚喜不已。金馬獎評審認為《石門》從年輕女性身體和生活寫實面出發,擴展探討到家庭、社會、時代,手法克制但餘韻強大,是一部深度廣度兼具的優秀作品。

配戴假孕肚生活

二十歲女大生林森(姚紅貴飾)與男友小張(劉龍飾)同居長沙市。小張出錢讓兩人一起參加英語補習班,興致勃勃規畫了留洋夢。但林森對未來沒有遠大計畫,她只想到處打工,幫母親(黃小雄飾)償還因醫療失誤造成病患流產不孕而需付出的巨額賠償金。林森接觸到黑市賣卵行業,一次兩萬元的報酬讓她心動,但沒想到賣卵前的例行體檢,卻顯示她其實已懷孕了。林森瞞著小張躲回老家石門縣,猶豫著胎兒的去留。沒想到母親忽發奇想,說服林森將胎兒生下來送給病患,成為一段母債女兒還、以活嬰抵死胎的荒謬過程。

導演之一的黃驥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所執導首部長片《雞蛋和石頭》就獲頒鹿特丹影展金虎獎。《石門》是她與日籍夫婿和演員姚紅貴共同合作的女性「成長三部曲」終章,以她成為人母後的體悟,融入對中國年輕女性身陷傳統桎梏之觀察,用湖南家鄉為背景編導而成。

此部電影從二○一九年夏天開鏡到二○二○年春季拍竣,總共歷時十個月完工,這是導演有意為之;他們讓女主角配戴假孕肚實際生活,體會完整妊娠期身心變化,尊重姚紅貴隨著自我步調發揮深刻演技,表現出小鎮女孩內向純真、優柔寡斷,在情勒下失去子宮自主權的無助及痛苦。同時因為拍攝期恰逢新冠疫情開始擴散,《石門》也真實捕捉了該地人事物於突發不可抗拒情況下的社會變動,為作品帶來一些類紀錄片的氛圍。

一景一鏡長鏡頭拍攝

看完本片後,印象最深刻的是《石門》全片充斥著清清淡淡的疏離感,包括角色和導演風格。

電影中的林森,對事對人沒有想法也無所求,似乎老與外界格格不入。例如英語活動裡她獨坐沙發歪頭滑著手機,和高昂闊論練習會話的男友形成強烈對比。當母親與受害方代表談判和解方案言語交鋒時,她保持靜默注視孕肚,好像完全事不關己……這是女性被教養出的順服性?還是一種習慣性的自我貶抑?性別的框架無所不在,我想,導演可能想用一段女性生命的寫實切片,來做性別角色的內省吧。

《石門》大量採用一景一鏡長鏡頭拍攝,敘事緩慢遲滯,演員之外並放進許多市井景象和聲音,有時讓我覺得與主線發展若即若離。不過細思這種安排,其實是想代入對當時、當地的大環境觀察,與疫情時期集體社會情緒、女主角淡漠缺乏決斷力的人設,倒頗能遙相呼應。

據說片名由來,除了是黃驥導演家鄉之名稱,也是取自中醫裡人體的石門穴,此穴位於下腹部正中線,肚臍往下約兩寸處,與生殖有關,點出了這部影片蘊涵的意旨。另外片中所觸及卵子產業鏈、代理孕母、胎兒買賣等劇情,也讓我們見識到扭曲社會的百態。

表演系科班出身的姚紅貴以內斂演技詮釋女主角那種貫穿全劇安靜的絕望感,少數情緒爆發片段亦細膩入微,是可期待的新生代演員。《石門》平靜樸素的調性下其實對傳統、社會、性別平權、金錢掛帥等等提出不少質疑,其後座力的確不可小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