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類流感有招數 中醫曝喝這個提升免疫力

 |2024.03.15
594觀看次
字級
中醫師建議,平日可喝1茶飲養生預防類流感。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本報台北訊】31歲周小姐年初至國外旅遊,返台隔天出現鼻塞、咽喉癢等症狀,原以為只是單純感冒,不料一覺醒來發生畏寒、胸悶、咳嗽、高燒不退及全身痠痛無力等症狀,中醫治療1周後才逐漸恢復健康,醫師建議平日可喝1茶飲養生,預防類流感。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淑儀表示,中醫將類流感視為一種感冒。中醫對感冒的定義指受風邪或時行病毒侵襲,引起肺衛功能失調,造成鼻塞、鼻涕、頭痛、發熱、畏寒等,可能導致全身不適的外感疾病。

陳淑儀指出,一般感冒因四季皆會發生,故又稱「四時感冒」,六淫邪氣風、寒、暑、溼、燥、火為主要病因,通常以風邪為首、互相兼夾為病。

常見冬季夾寒、夏季夾熱,而成風寒、風熱之證,治療以解表藥為主,根據其病邪屬性選擇荊防敗毒散、銀翹散、香薷飲等藥物治療。

新冠和流感則偏屬時行病毒造的「時行感冒」,有較強傳染力。

除了常見的風寒及風熱邪氣之外,也常兼具溼邪,因而出現畏寒、疲憊、關節肌肉痠痛、腹瀉、病情難癒等溼勝之證,治療可選擇羌活勝溼湯、藿香正氣散、甘露消毒丹等藥物以祛溼邪。

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陳淑儀表示,許多疾病都會出現類流感症狀,在中醫辨證上也分寒熱虛實等不同證型,每個人治療的藥物及時間長短也不同,需要醫師多方面評估。

她建議,平常可引用黃耆搭配大棗泡水喝,一天約300至500毫升,可益氣固表、增強免疫力,但若已有感冒症狀或火氣較旺者,則不適合飲用。

此外,充足睡眠、適度的運動及均衡飲食也能增加自己的正氣。

平時到人多場所記得配戴口罩,且多清潔雙手,季節交替、溫差大時也要注意保暖,才能預防呼吸道疾病感染。

資料來源:畏寒、胸悶、高燒⋯當心類流感作祟!中醫教你喝「1茶飲」搶救免疫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