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燈立台北報導】承續百年祖業,遵從古法建立了「台灣漢香」名號的吳←村,將養生理念融入製香技術中,致力提升香的環保性,創造出有機的「香」材。
從學界退休的吳村傳承祖業,推廣香文化。記者高燈立攝
自宋代以後,「香」為文人四大雅好之首,在焚香、煮茶、掛畫、插花四件事中,「品香」不僅可穩定心緒,香氣更有助休閒養生。吳←村指出,就他所知,古時候的香是「藥香」,他引一則黃帝的岳父生病的故事說:「黃帝的岳父生病,但不敢吃藥,於是就用藥草研磨成粉,再用火薰成煙,任黃帝岳父吸入,不久後病癒。」因此,吳←村肯定,香在古代主要作為「藥香」使用,後來因北方匈奴南侵,才將祭祀儀典用的「香」傳入中原。
吳←村表示,香行是祖父高標梅所創立,地點就在台南武廟附近,至今已有一百一十三年歷史。高標梅將其中一個兒子吳森緣過繼吳姓家族,吳姓家族贈予一棟房子給吳森緣,作為安家之用,為感恩吳家的協助,香鋪因而取名「吳萬春香行」,令子孫銘誌,此後,吳萬春香行盛名遠播,成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製香專業之一。
身為吳萬春香行第三代傳人,吳←村以傳承百年老店、發揚養生之道為己任,讓遵古法製成的台灣漢香,開啟了香業的新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