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修身四法

 |2024.02.29
1831觀看次
字級
圖/記者張睿杰

文/星雲大師

修身是生活的基本,如果一個人不講究修身,又何以能過好每一天的生活,進而拓展生命的領域?《大學》載:「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意指修養自身,治理好家務,即是一切事業的基礎。所以自古以來的君子文人,都是講究慎獨以修身。《佛治身經》載:「己得身心教,復不難教他,若欲教餘者,先須教自己。」也是說明做一個老師,首先要修養自身。生活中如何修身?有四點意見提供大家參考:

第一、以樸素為生活:簡單樸素的生活,不論從身體上還是從精神上看,對人類都是有益的。生活樸素的人,不為形役,不為物轉,對於生活中的一切所有,有重新估定價值的看法。所以樸素的生活可以使人知足常樂,更能使人趨向真理。

圖/記者張睿杰

第二、以慈悲來待人:一般人對自己所愛,所熟識的人施予慈悲,相當容易,但是對於陌生人,甚至怨懟的人,就難以生起慈悲了。慈悲是昇華的大愛,是平等的包容,所謂「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才是真慈悲。如果生活中能以《優婆塞戒經》所載,盡量做到:「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業所作諸善,終不自為,恆為他人。」就能算是以慈悲待人了。

第三、以忍耐來處事:有句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是告訴我們,面對逆境選擇退步的人,不是怯懦怕事,不是保守消極,而是做事成功的不二要則。《羅云忍辱經》載:「世無所怙為忍可恃,忍為安宅災怪不生,忍為神鎧眾兵不加,忍為大舟可以度難。」《本生心地觀經》也說:「世間眾生同父母,我如男女行孝養,被他打罵不瞋嫌,勤修忍辱無怨嫉。」是處事和平成功之法。

第四、以結緣來交友: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化身,常為眾生作「不請之友」。所以,人民將最好的廳堂用來供奉觀世音菩薩,稱念觀音菩薩的聖號,禮拜觀音菩薩的聖容,皆因觀世音菩薩廣結善緣。我們也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的精神,不必等到別人有求於我,我就能主動去關懷眾生,盡量滿足大眾的需求。在生活中,隨手布施、隨口讚歎、隨心祝福、隨意結緣,都可聚沙成塔,成就無邊的功德善緣,結交無量的善友。

圖/記者張睿杰

「修身四法」希望與您一起來體會:

第一、以樸素為生活,
第二、以慈悲來待人,
第三、以忍耐來處事,
第四、以結緣來交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