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劇院舞台5倍大 歌仔音樂劇《1624》明台南磅礡開演

曹麗蕙 |2024.02.23
861觀看次
字級
歌仔音樂劇《1624》融合現代表演藝術的燈光、舞臺設計,及大型 LED 科技元素,透過歌仔戲的演繹,將台灣的故事推向國際舞台。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南報導】國家戲劇院五倍大,高18公尺巨型絕美白舞台,矗立在大台南會展中心前,七片弧型布景,隨著燈光影像流動,浪湧濤生,打造婆娑之洋的前世今生。歌仔音樂劇《1624》的大船明(24)、後(25)兩天將在元宵節啟航,這齣匯集孫翠鳳、唐美雲、王海玲、郭春美、小咪、許秀年等21位重量級戲曲巨星的史詩級大戲,今(23日)晚著裝總彩排,吸引許多場戲迷先睹為快,跟著少年玩家Game boy戴上VR眼鏡,重返17世紀大航海時代的台灣。

唐美雲(圖左)與孫翠鳳(右),兩大名角同台飆戲,魅力四射。。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1624》舞台總高18公尺,可說是創下台灣戶外演出的最大舞台,目的是希望帶領所有的觀眾,一起回到當年台灣與世界相遇的海上。「希望用自己的聲音說自己的故事」,王時思指出,《1624》集結了台灣戲曲界國家級團隊、最多元的音樂,期盼讓全台灣人重新認識台灣,認知台灣早於17世紀就已成為「世界史」的場所,並且藉由戲劇的感動,意識到作為臺灣人是多幸福、驕傲的事。

歌仔音樂劇《1624》的大船明(24)、後(25)兩天將在元宵節啟航,這齣匯集孫翠鳳、唐美雲、王海玲、郭春美、小咪、許秀年等21位重量級戲曲巨星的史詩級大戲,今(23日)晚著裝總彩排,吸引許多場戲迷先睹為快。圖/記者曹麗蕙
 
導演李小平則分享,《1624》計畫製作過程約一年,耗費資源各位有目共睹,「只有一個心願,想要留一個台灣可以見證到的歷史事件,400年留給我們的一些成績」。他說,所有參與的戲曲團隊,年前年後是自己劇團最熱鬧的時候,但都撥出來時間,來投入排練,「就甘心、就甘心」。

以光影、影像與演員呈現十七世紀海上征戰。圖/文化部提供

孫翠鳳感冒失聲 彩排先請代唱 靜養喉嚨明天演出

孫翠鳳則因感冒失聲,總彩排時喉嚨還是微啞,昨、今兩天都已經就醫打針,因此決定在今天總彩時先代唱,部分親說口白,靜養喉嚨用在明後天正式演出。

傳藝中心表示,《1624》匯集戲曲界天王天后,跨世代攜手共演,串聯幕前幕後500人大陣仗,打造一個個令人銘記在心的場面。名角同台飆戲,明星魅力四射,海戰場面氣勢宏大,以劇場再現歷史現場。

台灣豫劇皇后王海玲,飾演傳遞祖靈訊息的女性祭司尪姨。圖/文化部提供

由傳藝金曲獎得主組成的音樂設計團隊匠心獨運,為了呈現17世紀台灣豐富多元的文化,音樂融合歌仔調、西拉雅古調、電玩音樂、古典樂、和樂等,新生代還大唱台語rap。美妙音樂裡還蘊藏一個小彩蛋,音樂設計團隊將「1624」巧妙轉化為貫串全劇的旋律「Do–La–Re–Fa」,讓來自台灣地靈深處的悸動之聲傳入每位觀眾心底。

郭春美飾演印姊瓦定,詮釋海上女海賊的颯爽剽悍。圖/文化部提供

為呈現磅礡的大時代故事,《1624》搭配了絕美壯闊的舞台設計,製作團隊年前便進駐活動會場,經歷為期數月的整地與舞台搭建,高達18公尺的巨型舞台大功告成,特殊的造型十分吸睛,已在這段時間內成為台南高鐵站外一道亮眼的風景。

長老理加(小咪飾)與濱田彌兵衛(陳昭香飾)在平戶討論獻圖一事。圖/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表示,《1624》歌仔音樂劇現場設有20000個座位,包含500席的敬老席與愛心席。各座位區塊間設有直行通道,以利觀眾通行順暢。會場周邊亦設立醫護站,並配置醫護人員,提供緊急救護需求。對無法蒞臨現場的民眾,亦提供同步直播,包含公視台語台、LINE TODAY、線上串流平台等多種收看管道。

《1624》精采的演出,全體演員在觀眾的掌聲中一同謝幕。圖/文化部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