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雅趣】 閒談竹雕

文/宋玉澄 |2024.02.22
355觀看次
字級

文/宋玉澄

當兵的時候,有位同袍不擅言詞,卻會一項工藝:一把雕刀、一節竹子在他手上翻來覆去,不要一天時間,竹子上就有了峻嶺、亭台,空中還有數片浮雲,一旁浮現福祿壽三個大字。這位同袍的名字與長相都記不真確了,但他手刻的這管福祿壽筆筒,卻在書桌上與我共度了四十餘年。

近月前,赴蘇州參觀新開展的蘇州博物館分館,也稱蘇州博物館西館。見館內有專門的竹雕藝術展廳與作品,才驚覺當年眼拙心笨的我,竟然不知那竹製筆筒就是竹雕作品。甚至一九一五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一種稱為「翻簧竹刻」的作品即榮獲了「金質獎」。

一般來說,竹雕多半被視為手工藝品,或因材質不若金玉珠寶高價稀少,又因竹材不易長久保存等緣故,無法成為主流藝術,而為人們所忽視。但事實上,竹雕藝術源遠流長,學術、考古界一直認為,遠在紙墨筆硯發明之前,先民們已經會用刀在竹子上刻字記事,那是竹雕的粗胎期。

西周時期,君臣朝會時手中所持的「芴」,不是木製就是由竹片製成,且與芴幾乎同時出現的還有竹簡。此外,竹扇、筆桿、竹制槍桿、竹籃、竹席、竹盒等竹製品,亦普遍流通於官方與民間。

竹器的形象雕刻工藝始於唐代,其中最有名的是一支竹制尺八。這件尺八採留青刻法,施陰文淺雕,壓孔四周及節上下均有圖案花紋,管上刻以仕女、樹木、花草、禽蝶等圖像。遺憾的是,這支雕刻精緻、意境高遠的真品,現存於日本。

竹雕,也稱竹刻。趙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說:「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與書畫同,不過以刀代筆,以竹為紙耳。」言簡意賅,不過「以竹為紙」雖不虛,但竹質堅硬多纖維,且凹凸起狀,其難度實高於紙帛甚也;另外,也少了竹根雕刻的描述。

明清時期,竹雕藝術達致巔峰,文人雅士寫竹、畫竹、種竹、刻竹蔚然成風。惜鴉片戰爭後,社會動盪、經濟衰敗,竹雕藝術也隨之衰落。

台灣中部產竹,或因有此地利,當地竹刻師輩出,作品亮眼獨具創意,唯憾未匯聚成主流藝術,引人注意。當知,竹雕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獨樹一幟,應也是我華人寶貴的藝術財產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