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由於雲端服務和人工智慧(AI)技術急遽發展,全球各地近年興建許多資料中心,但其龐大的能源用量,對各國氣候目標和電網帶來過多壓力,各地政府如今正加強對資料中心建設的審查。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資料中心對環境的影響已成全球各地日益嚴重的問題,近年包含愛爾蘭、德國、新加坡、中國,以及美國維州勞登郡和荷蘭阿姆斯特丹,都開始對新建資料中心設限,以遵守更嚴格的環境條件。
電力需求 將占全國1/3
其中,愛爾蘭國內政策對新計畫的威脅最大。愛爾蘭因稅率低,且有易大容量的海底電纜,是Google和微軟等公司建造伺服器農場的熱門地點。
國際能源總署(IEA)預測,2026年愛爾蘭境內的資料中心將占全國電力需求的32%,但去年已有多家資料中心業者在都柏林的新計畫許可遭駁回。
此外,美國維州勞登郡和德國近期也祭出限制措施,例如發放在住宅區興建資料中心的許可,或要求業者再利用廢熱,並回饋再生能源給當地電網。
據市場研究集團Industry ARC,這將對商業價值2200億美元的資料中心和雲端服務業者帶來壓力,而該部門價值將在2030年前成長至4180億美元。市場研究集團Dell'Oro估計,2027年全球資料中心資本支出將超過5000億美元。
國際能源總署指出,美國境內資料中心數量占全球8000座的3分之1,中國大陸占10分之1,兩地資料中心能源用量急速增加。國際能源總署指出,2022至2026年間全球資料中心、加密貨幣和AI的用電量將增加1倍。
科技大廠 加速投資綠能
微軟、Google和亞馬遜等全球最大的幾座資料中心的母公司,已開始投資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微軟去年表示將可能使用核電補足維吉尼亞當地資料中心至多35%的能源需求。亞馬遜也計畫以生物燃料取代柴油,做為其歐洲所有數據中心備用發電機之原料。在各地法規壓力下,業者不只得展現轉向綠能的意圖,更得向當局顯現其試圖減少能源用量的措施。